与孩子互换角色后的感受 “今天我当家”是学校寒假开展的活动,让家庭成员在角色互换中体验彼此的“不容易”,借此促进亲子沟通和理解。这让孩子和我们当家长的感受都颇深,“原来孩子和家长都不好当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最大的感受是孩子懂得关心家人了. 在与孩子互换角色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用心体会:如果我们是孩子,希望父母是什么样子呢?体会之后的结论是希望能有一个慈祥、充满爱心、讲道理的父母.所以我们认为父母应该与孩子平等相处,平等的对待孩子.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抛弃那种“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观念,也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唯命是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平等相处的另一层含义还有当父母出现错误时应该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且发现当你向孩子说:“对不起,这件事我们做错了”的时侯,孩子是很有包容之心的.而且还能做到既往不咎,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大人倒还没有孩子做得好! 既然是孩子,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当然孩子也会有表现好的时候.我们认为无论是孩子表现的好与不好,我们都要做出及时的反应,也就是批评和表扬都要及时.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错误如果不能被及时的指出来,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哪怕是一个小时)再去批评,孩子已经对事情的记忆不是那么清晰了,这样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样表扬也是这样,及时的表扬能让孩子知道这样的行为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同,这能让孩子得到及时 的心理上的满足。这对于他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有极其积极的作用。 提到批评我觉得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虽然有“当面教子"的古训,但我还是不太认同。孩子即便是有了错误,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最好还是找一个能跟孩子单独相处的地方批评教育。这样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倒不是因为怕在别人面前暴露了孩子不好的地方,主要是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学习成绩很糟糕,而且很好动.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说你这个孩子不行.回家后孩子问妈妈老师怎么说,妈妈说:“老师说你表现还可以,要是能改掉上课爱动的毛病就更好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好动的毛病果然改掉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小学快要毕业了,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对家长说,孩子的成绩也就是能上个一般中学。回家后孩子问妈妈老师怎么说,妈妈说:“老师说你要是再努力一些,很有可能考上重点中学"。考试成绩下来了,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该考大学了,老师对家长说孩子的成绩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是离清华、北大还差一点。回家后孩子问妈妈老师怎么说,妈妈说:“老师说你再努力一些是很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孩子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清华大学。当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满眼泪水的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从小就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12a1ef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