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的综述

时间:2023-04-23 07:2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随着离婚率的升高,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单亲家庭,无论是单亲妈妈或是单亲爸爸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也都希望把最好、最多的的爱给予孩子。

即使这样,他们也会担心在缺少一个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如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或

者说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尽量让孩子健康发展呢?



第一,父(母)必须是个成熟的人,个性要独立、开朗、快乐,并乐于关照自己的孩子;这就要求父母本人的人格健全。



第二,父(母)要有良好的社会身份与不错的经济收入,住房要宽一些,因为这样容易形成孩子与父(母)各自的空间;这样利于孩子有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三,离婚的父母彼此要包容、相互认同,不会出现相互间的埋怨、冷漠与隔绝,双方要在孩子面前维持一种亲情;父母的“反目成仇”最容易让孩子失去对人及感情的信任。



第四,要让离家的父(母)保持与孩子的接触,并承担抚养与教育的责任,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父(母)的;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都是由于不让和另一方父母交流、接触。

第五,孩子的生长环境尽量要在宽松、不受歧视的社区或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有什么异样,不会感到自卑和羞耻。

第六,要尽量扩大孩子的亲友系统,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和爷爷、奶、姥姥、姥爷及其他亲属多沟通、来往;大家的关注和爱护会弥补孩子内心对爱的缺失。



第七,照顾孩子的父(母)不要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重心,因为这样会丧失孩子的自主能力,觉得父(母)是亏欠他的,反而会形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及与人的交往模式。

如果上面这些条件都具备的话,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倘若缺少两、三项,基本上也无大碍;如果缺少三项以上,未来孩子的发展恐怕就不好预测了。




所以说,单亲家庭并非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健康,若是具备以上的七点,我相信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比普通双亲家庭的还要好。--



论离婚式单亲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2006-05-13 21:21:26) 转载

论离婚式单亲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一、问题的提出

单亲家庭,是社会学的概念,其含义为只有父亲(母亲)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单亲家庭是一种变异的家庭结构模式,自古有之。但在近代以前,由于宗教和礼法的限制,离婚的情况很少见,故单亲家庭数量很少,且主要是丧偶式的单亲家庭。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由于女权运动兴起和性解放运动的广泛开展导致离婚率大为增加,同时未婚妈妈也大量出现,这样离婚式和未婚式单亲家庭数量急剧增加,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于是单亲家庭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也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离婚率开始大幅上升,单亲家庭也往往随之而来,数量在激剧增加。同时实践中发现,有大量的犯罪青少年都来自单亲家庭。于是,单亲家庭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学关注变异家庭模式对子女心理和成长后犯罪学和青少年法学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和保护青少年权益进行研究的重点。

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任何犯罪都是行为人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同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单个因素并不能直接直接引起犯罪。具体到青少年犯罪,也是青少年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同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仅有某个单个因素,也不足以直接引起犯罪。但是,这样矛盾却出现了:既然仅有家庭因素不足以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那么为什么来自单亲家庭的青少年要比来自完整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犯罪,甚至有数据表明前者的犯罪率是后者的4倍左右?难道说单亲家庭这个因素上导致来自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这就和犯罪学的基本理论相矛盾。笔者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存在根本的矛盾关系。可能的解释是单亲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6bb4fcc8d376eeaeaa31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