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洛神赋图》的山水形象 作者:耿惠茹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 要:顾恺之,东晋画家,其代表作《洛神赋图》虽为人物画,但是以大量的山水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洛神赋图》中的山水树木有着代表性意义,可以说它们是山水画产生的最初状态,是萌芽期早期山水的代表性的艺术样式。通过分析图中的山水树木形象,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探索古代山水描绘程式,这便是研究《洛神赋图》中山水树木形象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图》;山水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169-01 从汉代到唐代,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主要地位,一直到了9世纪,文人雅士开始把对人的兴趣转移到自然上来。早期画家曾把山水作为人物画的附属背景,一直至4、5世纪山水画才真正的独立。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尚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山水形象多是作为人物的陪衬出现,起背景作用。《洛神赋图》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致便是如此,它虽是一幅人物画作品,但它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考证有着重要意义。 一、山石表现方法 《洛神赋图》中的山石采用勾填设色法,以细劲有力的线条均匀勾勒,极少有皴擦笔触,内部以青绿填色,色彩变化少,仅在坡脚岸边施以泥金,极具装饰意味,这点体现了六朝时期,画家对于山水画构成要素之一的山石绘画方式的探索。 图中山水,蒲扇形的树木,云水难分,冈峦与坡岩画法相似,均以游丝描的画法表现,并置于画面,如舞台布景般,彼此间没有任何比例、空间位置的关联,只是用以分割故事情节,而这种“人大于山”的表现方式则是把故事中的人物更好地烘托出来。但是作为背景出现的山水形象所占比重已较大,山石形象增进了故事情节梦幻境界的表达,与人物的关系相辅相成,和谐融洽。抛开图卷中人物形象,画中的山水已较之前代有着很大的发展,已初具山水画雏形。画中的山形已然做到了整体连贯、造型丰富、疏密得体、主次分明。从描法来看,总体上采用“春蚕吐丝”描,疏密相间,细劲匀停,线条本身的变化并不明显,但仍存在细微差别,不同地方的勾描或浓或淡,虚实变化。 山石描绘的用线讲究,近景线条繁复,疏密得体,富有层次;远景勾描注重外形及走势的描绘,用笔简括。生动再现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规律。 二、云水的描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7fa41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