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鉴赏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日夜记梦》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9岁时,与16岁的王弗结为连理,二人情意甚笃,只 可惜王弗27岁就香消玉殒。苏轼失去挚爱,心屮的哀痛可想而 知。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日,他梦 见了爱妻王氏,于是便写下这首词作。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三句,一开始便道出 生死相隔的悲痛,感人至深,为全词定下了凄凉基调。“年”是 一个充满魔咒的时间段,多少生死离别总在这个数字上徘徊。苏 轼也不例外,开口就是年,多么漫长的年,更何况还是“两茫 茫”,哪怕是魂魄常来入梦,也是让人欣慰的。“两茫茫”的悲 哀就是,一样的相思、哀愁却无法相互感知。“不思量,自难 忘”是作者心理的的纠结与痛苦。既然生死相隔,那么就各自相 安罢了,可是过去的美好点滴难以忘却,止不住去怀想,每一次 怀想就是一次的身心折磨。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 人的描绘。 第1页共3页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又是一个让人难以承受的距 离,千里之外的孤坟多么凄凉,此时的词人又是多么凄凉,仕途 坎坷、潦倒失意,种种凄凉却无处可以说,只能默默承受,多么 沉痛。可是,就算妻子的坟墓近在眼前,凄凉只会更深更重,依 旧是无处话凄凉。因此苏轼这两句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 语,所以觉得格外感动人。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 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 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 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 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 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康熙六年(1677)九月,此时纳兰妻已病逝三个多月。重阳节 前三日,纳兰梦到妻子淡妆素服,之手哽咽,离别时她说了一句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随即纳兰梦醒,感慨万 千,写下这首词。 重阳节前,纳兰梦到已故妻子,悲伤之情满眼全身,写下了 这首字字血泪的悼亡词。几百年前,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感人 无数,几百年后纳兰的此阕《沁园春》更是感人泣下。同是痴情 之人,同是不幸之人,苏轼自有他的旷达乐观以排遣人生悲痛, 可纳兰只有沉浸在痛苦之屮,愈来愈深。“我是人间惆怅客,知 第2页共3页 君何事泪纵横”,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伤痛,原以为“一生一代一 双人”,谁料“瞬息浮生,薄命如斯”。往日“并吹红雨”, “同倚斜阳”,一切美好只留于记忆之屮。如今一个天上,一个 人间,相见无期,相思相望终不能相亲,这种痛苦有谁能知?你 看那春花秋叶,还是以前的模样,如今少了一人,那些花、那些 叶都成了触发伤痛的东西。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即使在 人间天上,两情也如一,但眼前的旧物还在,如何不令人愁肠百 结?这几句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以及拳拳深情,同时又表达 了物是人非的惆怅。 [关于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鉴赏] 第3页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2f01ff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