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重阳》诗词赏析 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译文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快乐欢乐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答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解释 定风波: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一作《定 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即欧阳炯所做格律为正体,另有七种变体。 重阳:即重阳节。 携壶:带酒。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涵:容纳,倒映。 初:第一次,刚刚。 尘世:人间。 酩酊(mǐngdǐng):沉醉,大醉。但:只是。酬:答谢。 云峤(qiáo):耸入云霄的高山。 登临:登山临水。 斜晖:夕阳。 多少:数不清。 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重阳节到来,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苏轼有感于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心境全都,作该词以表达苏轼唯物的生死观。 赏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 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快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示意了一笔。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答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答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漂亮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年轻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苏轼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终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慨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1a1b48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