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时间 来历 别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 纪念屈原说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的诗词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张耒 - 《和端午》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陈与义 -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 刘克庄 - 《贺新郎·端午》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 - 《端午日赐衣》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 刘禹锡 - 《竞渡曲》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 - 《浣溪沙·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 殷尧藩 - 《端午日》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1 / 21 / 2 [1]咏 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咏 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 / 2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a37e9e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