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登飞来峰》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世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做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二、原文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注释 《登飞来峰》: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八。。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故有“飞来峰”之名。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闻说:听说。 不畏:害怕。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四、诗意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 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五、赏析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六、诗歌主旨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七、理解型默写 1.诗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所写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诗歌鉴赏 (一)选择题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析】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解析】 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前两句虽然也是写景,但这仅仅作为后两句议论的铺垫。 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本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了他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析】D项表述错误,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励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故选D。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为了写飞来峰高,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B.全诗寓情于景,寓理于景。 C.本诗中的“寻”与“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寻”意思相同。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解析】“飞来山上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干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寻”意思是寻找。故选项错误,故选C。 (二)简答题 1.借助想象,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高耸入云的飞来峰,耸立着高耸入云的应天塔,诗人登上塔顶,居高临下,听说东方破晓之时,就能看见旭日东升。 2.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耸高,直入云霄。一二句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为下文的议论打好基础。 鸡鸣日升:灿烂的图景象征着美好的前程,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参考: 示例一:“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的立足点之高。 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诗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4.这首诗中“浮云”“最高层”两词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暗喻。可以指眼下的困难、障碍、挫折,也可以看作是奸佞的小人等。 最高层:既是实写也是暗喻。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5.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哲理: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实际包含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的人生哲理。 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体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在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d05392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