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人和住容易导致家庭矛盾的根源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一些调节家庭矛盾之类的节目,了解到很多家庭矛盾也不完全是由于利益方面的原因导致,对于老年人和年轻人生活在一起造成家庭矛盾的根源多来自于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观念不同以及性格和习惯方面的不同。特别对于已经成家了的子女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媳妇以及女婿等新家庭成员的加入,会有很不同的性格,习惯以及生活的理解方式,使得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和年轻人的关系容易紧张。 观念方面 一、有的家庭孩子出人头地,老人考虑的出发点主要看孩子是不是把自己当成父母,倘若把自己当成父母,就应该非常的尊重老人,就应该唯命是从,就应该毕恭毕敬,就应该客客气气,象对待陌生人一样彬彬有礼。老人们不认为孩子们也需要尊重,甚至一有矛盾把孩子骂的狗血喷头,狗屁不是,这样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会慢慢的产生非常强烈的叛逆心理,长久以来会发生强烈的心理矛盾。 二、孩子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尊重的问题。父母就是父母,永远都是父母,无需争论,无需表演,孩子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一般情况下,孩子们知道大人身体健康,需要老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快乐的生活;孩子希望有自己相对自由的独立生活空间,相对轻松,随便,民主的生活方式;孩子有时间陪陪老人,老人有若能力帮帮孩子,大家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三、孩子们永远不会否认老人给孩子们的爱心,孩子们也无时不在内心以及行动上去关心老人,感激老人,回报老人。但是这种对父母方面的关爱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体现在生活中某个必要的时刻,而不是要刻意的追求某种形式,比如一定要在吃饭的时候给老人夹饭等非常琐碎的事情上,否则爱便成为了一种负担,成为了一种约束。把爱当成一种完全条件下的服从,对于相对生活在一起时间较短的媳妇女婿而言是不能完全接受的。长期的约束也会使得心理积压过多的压抑,导致矛盾的发生。 四、老人一厢情愿的把长大的成人的子女看成是孩子。孩子们在老人面前是孩子,但已经是30多岁或者更高岁数的人,已经独立生活多年,有自己的独立的生活习惯和观念,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孩子需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毕竟时代已经大有发展,过去的很低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能跟得上时代,而老人把是否让孩子听自己的意见做为尊重自己的标准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内心矛盾重重,长期以来会导致精神崩溃。 五、老人过多的干涉孩子的家庭生活。成家立业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夫妻之间,有自己的交流以及沟通的方式。老人什么事都要管我和我老老婆个玩笑她也会当真,况且在夫妻生活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小的口角或者争执。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由于一些小事干预小夫妻生活,会让家庭有很大的约束感。 六、老人也需要和年轻人讲道理,事情的对错要看谁更有道理,不能把老人的意见总是看出有道理的事情去执行,家庭毕竟不是单位。倘若什么事情多按照老人的意愿去执行也会贻误很多重要的事情,比如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 七、老人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原则以及理论,他们并用这些框框去判断孩子是否尊重老人。 有的老人们还坚用封建社会的《二十四孝》为标志衡量子女的孝道,比如“尝粪忧心”、“滋蚊饱血”等,其实这是人性天良的一种抹杀,是“愚孝”。这在很多时候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约束,有时也让孩子们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该不该说话。 八、老人是孩子的衣食父母,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关爱,但这并不能说明老人就是完美的,没有缺点的。事实上很多老人在很多的事情上总容不下让自己不顺心的子女,更有的时候,把子女想象的很偏离实际的恶劣,多向不好的地方猜测子女,这样长时间下来会增加很多的误解,或者积怨很深。 性格习惯方面? 一、老人神经敏感,很难沟通,并且略有什么话觉得不舒服,就开始大嚷大骂不能停息; 二、老人整天叨叨唠唠的,大嗓门,一句话说上半天,不能给子女半点清闲,听她几句话已经就很烦心了,就像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一样,听上几句,头都快爆炸了,自己的生活计划容易被打乱,整天什么也干不成。老人不知道更不懂得孩子也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回到家照样紧绷着神经,长时间精神不崩溃材才怪; 三、孩子们有自己的交际网络和圈子,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倘若总是按照老人的约束生活,比如不敢和朋友聚会晚点回家等,会倍受压抑。 总之,从利益方面分析,资源总是有限的,而贪欲总是无限的;从性格方面分析,人心总是不同的;从习惯方面分析,总是有差异的。正是这些有限性和差异性导致了彼此矛盾的发生,矛盾不可解决或者处理不得当的时候会导致家庭烦恼重重,纠纷不断,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老人和年轻人双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异,彼此谅解,互相忍让。由于和老人关系处理不好从而导致了小夫妻之间的感情产生裂痕,绝对是一件因小而失大的问题,是一件不理智的问题。在老人不好沟通时,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年轻人不要和容易产生矛盾的老人生活在一起,这样矛盾会自然解决,这也是更多家庭的选择方式,也是现代生活中大多家庭的现存生活模式 专家:这样的老人不受欢迎 在大讲堂现场,三位嘉宾之一的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续西发分析了老年人可能成为“家庭之累”的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过分的絮叨会令人生厌。对一些事,老是不断重复,这是老年人的“通病”,絮絮叨叨,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心理的。因此,老人对于过去的“战绩”、成绩,不要老是一再讲,重复多了,就会让人不喜欢,那些荣誉应该让别人去讲。 原因之二:沉默和无所事事会让人忘掉老人的存在。老人最好还是“老有所为”,在退休后不要一下子就无所事事了,最好能为家庭、社会、单位或邻里发挥点余热,能帮助别人就出份力。在家庭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必选择被动地沉默,而是主动去“出谋划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1165a0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