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芳草

时间:2023-10-02 10:5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芳草

芳草与别情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大概是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开始的。“王孙”后多用来泛指远行者。萋萋,是多而盛的样子。盖因草绿有时,归期不定,因而睹物思人,生出感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楚辞•招隐士》本是说看见萋萋芳草而思念出游未归的人,白居易在这里写的却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添送别愁绪,草木为人而含情。王维《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诗人在分手之际就恐友人久去不归。

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楚岸千万里,燕雁三两行,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草之茂盛无际比喻离恨。温庭筠《杨柳枝》“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同芳草绿萋萋。”则同因离别却爱柳怨草。其他如李煜《鹤冲天》“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临江仙》“夕阳千里连芳草,风光愁杀王孙。”刘辰翁《兰陵王》“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在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中用“芳草”来渲染离别环境和气氛。梅尧臣《苏幕遮•草》写道:“……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得归期早。则感叹春归花落,梦想成空,倦于宦游,不如及早归去。还有李叔同《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姜夔《翠楼吟》“玉梯凝望久,又芳草萋萋千里。”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林逋《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阙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此词为咏春草之词。全词不见一个“草”字,而草色处处可见。上片写荒原无主,杂草丛生,落花满地,烟雨蒙蒙,伤春之情寓于景中。下片写长亭日暮,芳草萋萋,离歌一曲,行人远去,不胜依依。

欧阳修《少年游•草》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这首词借咏草抒发离愁别绪。上片写闺中少妇春日独自凭栏远眺,见晴空碧草伸向天边与云相接。于是思妇想到远行之人还在千里万里之外,离别已经是两三个月了。想到游子的苦旅,不免感叹:真是愁煞人。下片运用两个与春草和离别有关的典故(谢家池上——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江淹浦畔——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吟魄——指谢灵运《登池上楼》,离魂——指江淹《别赋》,揭示女主人公伤春怀远的情怀。最后融情于景,并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进一步点明见春草而思王孙的伤离别的主题。

韩缜《凤箫吟》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这首咏草词,实际是以草为兴,抒发伤离之情。上片是运用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的表现手法,从远行人和闺中思妇双方写起。由行人见芳草而生离愁,写到回忆佳人的“泣送征轮”。又从行人眼中的处处长亭,春草漫漫,远接碧水浮云,写到佳人登楼远眺不见游子身影,深一层抒发离愁别绪。下片“销魂”领起,承上启下,并化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和反用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词意,说更使我感伤的是自从我们芳草地分别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一见到芳草我就会忆起轻纱裙拂地,美丽得连绿草都产生妒意的你。那时我携着你洁白的手,在落花飞絮中,漫步在如茵的草地上。时光流逝,容颜渐老,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新绿又生。结句说当春回大地、绿遍原野之时,应该放怀宴游、醉眠芳草,切莫辜负大好时光。此词处处不离咏草,又句句蕴含别恨。委曲婉转,缠绵悱恻。

高观国《少年游》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随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高观国的这首吟草词不沾不滞,以意贯串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草上。这的确是十分迷人的芳景。“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关键是“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中的幻境而已。大地山河,一经点破,并化烟云。用笔之虚幻,莫测端倪。“香尘”一句,补足梦境。“香尘”者,女子的芳踪也。刘长卿《陪辛大夫西亭观妓诗》“任他行雨去,归路裛香尘”与此词意境相似。可是美人的踪迹被无边的芳草隔断了。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用“萋萋”一句换头,仍是从草字生发。“萋萋”,芳草美盛之貌。“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即是此意。那么鲜美的芳草与江南的恨思有什么关系呢?这里似有事而无典,就是说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翻忆”句重笔渲染。“罗裙”形容芳草,始于白居易的“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杭州春望》;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则以芳草拟罗裙。此词在“翠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个曲折。翻者,反也。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郁悒,没想到反而勾起了对绿色罗裙——这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的思念来。这一缕痴情真是不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体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之神理,即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其所本。“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会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挽合。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道之轻尘,真令人难以为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烟雨”在词人的笔下与草色结缘甚深。林和靖咏草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点绛唇》贺方回《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便是显例。此词以“烟雨”结笔,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况蕙风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1eb257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