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年后立春三月寒”!对农作物有何影响? 新春伊始,万物苏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耕文明演化出来的节令,每一个都准确反映出了自然的节气变化,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应对农时,更具有指导意义,何时耕种、何时收获,防灾减震、生活作息等等都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冬去春来,明日迎来立春。根据太阳黄经,立春在每年的2月3日~2月5日,而2022年的立春则在2月4日,也就是从明天没开始,春天来了。 立春为岁首,表示万物伊始、一切更生!从此冬季结束,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还有无数的农谚,这些先民总结的谚语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也是很重要的。 在立春时,俗语有说,“年后立春三月寒”,是何意思? 我们知道,春节和二十四节气的算法不同,春节则是根据农历来算,农历分大小月,闰年为13个月,平年为12个月,因此造成了与现在公历年造成错位,有时候年前立春、有时年后立春。 由于立春是根据太阳黄经计算,因此年前年后立春,气温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年前立春过年暖,年后立春三月寒。” 即是,年前立春后,气温还是相对较低,到年后气温就会慢慢升温,越来越暖;而年后立春,一段时间内,气温还要反复无常,造成“倒春寒”现象,就是到了三月份天气还是有寒冷。 因此有俗语说“春天小孩脸,一天变三遍”,文章中我们也经常用“乍暖还寒”来形容“倒春寒”现象,只是针对一个在年前立春早,一个年后立春晚,其实立春时间每年相差不大,早的是过年的早晚,因此有的年份350多天,有的则达到了380多天。 “倒春寒”对农作物影响 根据农业部门实验测算,气温小于12摄氏度,连续三天以上,对于农作物生长将会造成影响;如果其中阴雨天气较多,则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年后立春三月寒”也就是“倒春寒”,而倒春寒不仅仅会气温骤降,甚至经常伴随雨雪,对春天一些快速生长的农作物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对绿叶菜品更是如此。 在北方地区,由于倒春寒经常发生小麦、棉花、花生蔬菜烂种的现象;在南方地区,倒春寒影响水稻播种和生长;除此外,也会对树木生长造成危害。 而应对倒春寒,经过了数千年的经验,人们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 首先,对于春播的农作物进行分期分批次播种,先播种耐寒性较大的农作物; 其次,对于受到影响的农作物尽早做好保温保墒,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三,对于大面积受损的农作物尽早进行复播复种,以弥补损失,抢在春分之前完成。 立春忌讳多 忌讳一、立春不理发 立春不理发,春之始,是万物生发之时,理发则是代表禁止生长,首先来说寓意就不好。而立春大多也在正月,俗语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因而为了让舅舅们长寿,也要留着头发,等待合适的时机。 忌讳二、立春不搬迁 节气变化,气息不稳,每当这个时候最忌讳动荡不安,而搬家、搬迁则是飘忽不定。同时,在老皇历中也有记载,四立八节是搬家动迁的大忌,因而作为岁首,立春更不能搬家。 立春之时的习俗也有很多,可以出门踏青、打春牛、立春祭等等。 立春之后,春天到了,新的一年我们也该迎接新的气象,工作要好,收入要高,种地同样也要高产,粮食价格也应该再涨涨,不然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651901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