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 ●上学路上: 早晨,从……上,从……里,从……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进入学校: 来到学校,大家…… ●在学校里: 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 放学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 ●点题抒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 2.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引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重在读准字词的音节,在讲读课文时应侧重对字词形、义的理解。 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绒:读róng。 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 粗——形声字,米形且声。本义是指米粗糙,故“粗”以“米”表形。引申为精细和毛糙,再引申为粗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所学校的美。(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即可。)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乐。)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读”这两个字的写法。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的路上——进入学校——在学校里——点题抒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会有新的发现。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①句过于概括,②句表述赘余,③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b4ca6f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