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

时间:2023-11-08 07:46: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

《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

《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注释:

⑴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属中吕宫,十一句九韵。南曲属商调,十一句十一韵。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表里:即表里山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大河,内踞丛山,形成险峻之势。表里,即内外,这里有相辅相依之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踌蹰”。

⑺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亡:指政权的衰乱灭亡。 《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

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复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上疏谏元夕内庭张灯得罪,辞官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关中大旱,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任职仅四个月,死于任所。

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山坡羊·潼关怀古》创作背景: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养关中的途中。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这一首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作者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出那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和黄河的重重包围之中,“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可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中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数朝古都,其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作者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砖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不禁感慨万千。“意”字形象地表现出思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第六、七句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伤心秦汉经行处”承上启下,想到秦人、汉人在宫阙里“经行”。“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千古流传的名句。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四句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b52d16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