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组互助质疑导学学案 第 一 单元 第 6课 怀念母亲 第 1课时 ……不知道为什么, 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一、 创设情境(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1.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出示课题。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目标导学 (一)【教学目标】(有目标,有方向)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二)【自学提纲】(自读自悟,认真思考,相信自己,我能行。)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4.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三、互助交流 (一)【组内释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二)【组间互助】(帮助别人成功,你才会成功。) 四、精讲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五、总结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形成体系。)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 六、学效测评(我努力,我进步, 我成功, 我快乐。)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 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我的愿望没能实现在,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 的孤儿。”句中的“愿望”具体指作者的什么 愿望? (2)“我的祖国母亲……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文中话线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画线句子: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 十年如一日。 (4)在作者悲痛的日子里,他食不下咽,寝不 安席的时候,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七、学习小结(看看自己有哪些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c098f27c1cfad6195fa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