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岛由纪夫《爱的饥渴》中悦子的悲剧性研究 作者:宋青青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3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三岛由纪夫《爱的饥渴》女主人公悦子的形象,重点在于分析悦子的感情悲剧,剖析了悦子悲剧性人生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爱的饥渴;悲剧性;自我 《爱的饥渴》是日本战后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悦子在爱情路上的悲剧经历。悦子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却没有得到爱的回报。丈夫去世后悦子屈从于肉体的召唤和公公产生了暧昧关系。同时又暗自将爱情给了年轻健康又自然淳朴的园丁三郎。最终在被折磨得无比疲惫且狂热的状态下杀死了三郎。 一、悲剧的性格 三岛笔下的女性大都富于牺牲精神,她们有完全投身于她们认定的爱情的热情,也有为了爱情而采取的坚定的行动。悦子在与丈夫的感情中,是全心投入的一方,却逃脱不了被爱情和嫉妒折磨的命运。为了得到丈夫爱的回报而委曲求全,在丈夫生病期间不计前嫌,全力照顾,甚至有种独占的胜利感。悦子为了得到三郎的爱情,不在乎名分和世人的眼光,对她来说,只要能每天看见三郎就是莫大的幸福,即使三郎身份卑微。为了完全占有三郎的爱,一向单纯和善修养极高的悦子甚至不惜使用计谋赶走了同样喜欢三郎且已怀有身孕的美代。 悦子的性格本质上属于乐天派,她不愿意去想象不幸的东西,只对幸福的事充满幻想。在这种“爱的饥渴”的状态中,“不过分认真地思考问题”这一信条才能使她活下去。认真思考的结果是让她认清生活的残酷本质,进而对生活更加绝望。正是这蒙昧的乐观主义,让她能够穿越爱的荒漠,继续去寻找理想的爱。“所以说悦子的饥渴不但是情爱的饥渴,说到底是一种生存意义的匮乏。” 二、悲剧的感情 《爱的饥渴》的最大的悲剧性在于,悦子在与三个不同的男人的感情纠葛中不可避免地总是受折磨的一方。三岛根据自己的意志导演了悦子一生的悲剧。 悦子和丈夫之间的悲剧性在于丈夫无止境地折磨着她的嫉妒心。丈夫对她的冷漠和嫌恶,将悦子置于爱的荒漠中并摧毁她的理智,让她对丈夫生病期间她所拥有的那种可以称得上是凄惨的幸福也不愿放手。“倘使让这漂流物复苏,无疑它会立即抛弃我,然后被海潮送到无限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远方,逃之夭夭。也许下次再也不会回到我的跟前。”她以这种极端的心态主宰着属于她的短暂幸福。她甚至对丈夫的生病和死亡感到难以言喻的解脱。在那荒漠般的生存境遇里,妒忌像病毒一般侵蚀了她的身体和理智,强化了她人生的悲剧性。 丈夫去世后,公公又进入她的生活。悦子和公公弥吉之间的不正常交往,完全是出于感情受挫之后寻求补偿的心理。和丈夫长期的悲剧生活强化了她的悲剧意识,她已不再期望什么,忽视了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屈从于肉体本能的召唤。弥吉渴望再次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高度评价。悦子和弥吉一样一心期待心中唯一的愿望能实现。正是这同样被冷落、被遗弃的遭遇,让悦子对弥吉有了某种不难理解的亲近感。 悦子对三郎的亲近,是出于一种阶级上的优越感。三郎吸引悦子的地方其实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年轻健康又充满活力的身体,二是自然淳朴的乡下人性格,三是他的贫穷。尤其是他的贫穷,给了悦子天然的亲近感。这亲近感也是无形的优越感。悦子虽然在感情上习惯性受挫,但最终将她逼向绝境的还是她和三郎的感情。她全身心投入爱情,但三郎却根本没有接受到她爱的讯息。爱而不得的痛苦让她故意将自己烫伤,企图以身体的疼痛掩盖心灵的痛苦。“我实在太痛苦了,无法控制自己,所以才用火烧了自己的手啊!”然而对这样强烈的爱,三郎并没有给悦子热烈的回应。悦子杀死三郎,企图斩断爱的羁绊。但悲剧并不会因此终止,因为折磨她的不是三郎,而是自己浓烈又无处安放的爱情。这种充满浪漫幻想和死亡气息的爱情,印证了悦子一生的悲剧。 三、悲剧的根源 悦子的悲剧,从深层次来探究的话,可以追溯到本我、自我、超我不平衡这一问题上来。人的本能需要得到满足和释放,从而保持人体中能的平衡。悦子理应从丈夫那里得到性和爱的满足,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于是人的生命本能促使她采用转移的方式,从弥吉老朽的身体上得到性的满足,但那并不能让她得到身心的愉悦。年轻健康的三郎更符合悦子对理想男性的审美标准,她便将恋爱的对象想象成三郎。强大的本能冲破超我的束缚,致使悦子将本能的冲动和需求释放在并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对象身上。再深究到弗洛伊德所说的意识的三个层面上来。无意识保存了被压抑的人类情感和观念,多与人幼年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性经验有关。悦子幼年丧母、青年丧父、家道中落,这样的挫折在她的人生中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强烈的不安全感让她在爱情中也患得患失。这种强大的无意识最终进入可以感知的意识层面,使悦子感知到被爱情折磨的痛苦。过剩的本能因为压抑而引起了精神的畸形,使她狠心杀死三郎。上述所说转移爱的对象的方法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移情。悦子烧伤自己的手指,企图把精神的痛苦转移到身体上,这也属于移情的方法。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悦子躲避现实、释放本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美)布兰登,孙尚奇译.罗曼蒂克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2]弗洛姆,刘福堂,译.爱的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三岛由纪夫,唐月梅译.爱的饥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西.弗洛伊德,张唤民等译.《论升华》,见《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170. [5]杨锋.论《爱的饥渴》的悲剧根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d9bc4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