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中结局悲剧性的思考

时间:2023-06-07 13:0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水浒传》中结局悲剧性的思考

作者:陈奕漩

来源:《祖国》2018年第24

摘要:《水浒传》是一部在思想、艺术上十分成功的古典长篇小说,它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这部小说的内容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传》的悲剧性结局已成为主流观点,本文从时代趋势、封建思想、内部分歧几方面,对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加以分析,并进行了再思考。 关键词:《水浒传》 悲剧结局 梁山英雄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书中刻画了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宋江、吴用、武松、鲁智深等。全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前期江湖群雄聚义,中期向忠义过渡,后期被招安镇压,最终以失败告终,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关于《水浒传》悲剧性的讨论很多,笔者认为,其悲剧性结局是必然的,符合历史事实。 一、《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必然因素 (一)时代趋势

宋江起义是真实历史事件,《水浒传》以此为原素材,经过文学艺术加工 ,最终成书,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经典著作。从真实历史来看,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皇帝任用秦檜、高俅等奸臣权相,外有金、辽侵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极易被逼造反。宋朝三百多年间,大大小小爆发了数百次农民起义,论规模和影响,宋江起义其实并不突出,只是当时其被故事化,在民间广泛传播,到施耐庵生活的时期,宋江起义的文学话本已经趋于成熟。《水浒传》一书采用真实的历史背景,大多梁山好汉都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由最初的官民矛盾,逐步上升为金、辽与宋朝百姓的民族矛盾。梁山英雄以抵御外敌为先,更符合忠义本色,既要抗击外寇为国尽忠,又要替天行道保护百姓,最终只能接受朝廷招安。纵观中华几千年历史,农民起义多不胜数,但大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在于起义缺乏新的生产力,并未形成新的生产关系,缺乏先进的领袖团队和新的阶级力量,以至于在起义后很容易被利用,所以大多时候,农民起义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悲剧结局。 (二)封建思想

忠义思想贯穿全书,不论是作者,还是《水浒传》中的领袖宋江,在封建社会,都受封建礼教影响极深,往往面临着艰难选择。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包含了忠君等内容。作者施耐庵是个文人,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这体现在《水浒传》中,即梁山英雄逆反重在反贪官污吏,而并非反君主,其逆反只是为了求生存,而并非推翻现朝廷建立新朝。当把忠君思想放大后,招安便成了正当途径,逆反则为错。书中的宋江与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着很大不同,书中的宋江更加文人化,这也更能突显他思想的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盾性。宋江非常重视忠、孝、义,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步步被逼,上梁山后,他既有反抗斗争之意,又存妥协之心,这势必会影响其行为。从结局来看,显然忠君思想大于一切,宋江想要报效朝廷,光耀门楣,实现自身价值,只是一种途径,其主要是想通过聚义达到尽忠目的。

另外,小农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古代大部分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皆是如此。农民阶级缺乏长远眼光和政治头脑,多数情况下只求生存,梁山势力短期内迅速壮大,朝廷多次围剿无果,多处于防御阶段。朝廷的招安是强行围剿无果之后的怀柔围剿策略,宋江、吴用等人不会不明白,但基于忠君思想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他们还是选择了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但最终反被杀害。 (三)内部分歧

《水浒传》前六十回着重描写了梁山群雄之间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场面很多,无论是秀才书生,还是江湖草莽,亦或是曾经为官者,都非常讲义气。但在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之后,梁山内部的意见分歧越来越明显,宋江主张接受招安,说明他骨子里其实很嫌梁山贼寇这一称呼,他想要的是,即便不能流芳千古,也要给后世子孙留个好名声。然而,对于武松、李逵、燕青、鲁智深等人来说,他们的侠义之气远远重于忠君之情,他们不信任朝廷,也没有入仕为官的抱负,跟随宋江是因为。当宋江在忠义之间选择了时,这些人持反对态度,以至于组织内部出现多极化的思想,这就可预见其悲剧结局。 二、《水浒传》结局悲剧性的再思考

从前面分析可知,《水浒传》的悲剧结局并非偶然,除了上述因素,还包括一些外部因素,如经济实力、朝廷势力。随着梁山势力壮大,人数增多,经济来源是个问题,单靠打家劫舍难以养活那么多人,更何况发展其他方面。朝廷对待梁山势力的态度也不同,蔡京、高俅等人主张剿灭,而宿太尉等人提议招安,如果只有第一个选择,到了被逼无奈的地步,梁山也许会建立新朝,但是存在第二个选择,梁山好汉们也多了一条出路。

然而,读者多是站在弱势群体即梁山英雄的角度思考,难免会心生悲愤。其实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悲剧性。比如,招安之后,梁山英雄摆脱了贼寇身份,朝廷也有抚慰政策,为战死者立庙,甚至子孙可以承袭官爵。此外,公孙胜、武松、燕青、鲁智深等人也选择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三、结语

总之,梁山英雄与朝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朝廷不可能任由梁山势力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政治权谋、军事武力等因素,梁山起义作为宋朝数百次农民起义中规模很小的一次,势必难以长期与朝廷抗衡,加上梁山内部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其悲剧结局难以避免。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程日同.《水浒传》人物悲剧结局的再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6,(06):6-10. [2]尉红梅.浅析《水浒传》的招安悲剧结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07):109-110. [3]李鹏.《水浒传》悲剧性结局引发的思考——浅析水浒英雄招安的内部环境[J].新一代月刊,2013,(02):127.

(作者简介:陈奕漩,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中学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ddb318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