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的标准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35-01 部编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里有一篇选自《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很多人都知道,原文是这样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和景春讨论“大丈夫”,景春认为张仪、公孙衍这种权倾天下、左右时局的人就是大丈夫,孟子不赞成他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先是一个反问句“这怎么能算大丈夫?”然后说明自己的理由,他们不过和“妾妇”似的一味顺从君王意志罢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这样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几句话说得意思很明白:(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考试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个填空题“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 , , ,”标准答案给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如果是单纯的填空“ , , ,此之谓大丈夫”,这个答案没问题;可如果是考—内容理解,对大丈夫的要求、标准之类的,这样回答就不行。这样回答是断章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话确实说的铿锵有力,吴晗先生的《谈骨气》里曾经引用过这三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后来这篇文章入选语文教材,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上学时学的就有这篇课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后来很多人就直接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大丈夫“划了等号。但是我们要知道,吴晗先生只是引用孟子的话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的观点,不是进行学术研究解释“大丈夫”的内涵。 联系全文,我们可以很容易看明白文章结语“此之谓大丈夫”一句中“此”是代词,指代的内容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整句并不是单纯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个整句。那这三句话是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才是文章的论点,也就是孟子对大丈夫的要求或者说标准。教材对这三句话给出了明确的注解“(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我们知道儒家对个人的道德品质要求比较高,后世的“三纲五常”里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就是儒家对品德的要求,“仁、礼、义”这三者恰好都是其中的内容。第二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对这种品德落实情况的补充。教材上没解释“得志”“不得志”,但是对“与民由之”和“独行其道”进行了注释:“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和“独自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知道儒家是非常有使命感的一个学派,孔子、孟子都是有政治追求的,并不满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所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有能力的话,就可以教化大家都这样做;如果能力不够,也要坚持自己这么做。和后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一样的意思。第三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认为是对特殊情况下你也要坚持自己品德的强调。教材只解释了“淫”“移”“屈”,分别是“惑乱,迷惑”,“改变,动摇”和“屈服”,同时标注了三个词都是使动用法。三个句子就是说富贵不能使之迷惑,贫贱不能使之动摇,威武不能使之屈服。合在一起,这三句话就是强调无论富贵、贫贱还是威武,任何情况,威逼也好,利诱也罢,好的坏的都不能让我迷惑、动摇、屈服,我要坚持我的坚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那他到底坚持什么呢?那还得说回上文第一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也就是“仁、礼、义”。 基于如上分析,我认为表示“大丈夫的标准”的句子应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而不能是只是表示坚持不改变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一点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各位同行的关注和探讨,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f7ead8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