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医古籍文献与临床病案的“培根木布”病诊治规律研究

时间:2023-01-10 15:33: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藏医古籍文献与临床病案的“培根木布”病诊治规律研究

研究背景:医学是藏族祖先们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汲取和学习周边邻国及其他民族医学的知识精髓,总结了本土医学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藏医药学理论体系经典著作,被奉为藏医学圭臬的巨著《四部医典》,她被视作藏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标准。其中,三大基因(隆、赤巴、培根)作为一切发病之因,“培根木布”是三大基因以及血液等载体并发的综合征,也是综合性病因病机的理论体现,在临床上与很多疾病存在关联。

因此,对于培养藏医临床思维方面不亚于三大基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根木布”的四个病位与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高度吻合,且在临床上有着典型的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培根木布病的两个病机、四个病证、三个病期、均能代表体现了所有疾病的病因病机,故又被称之为一切内病的根源。

临床上,藏西医结合诊疗过程中,由于理论体现各异,其指导价值不能被挖掘和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同医学疾病分类的非对称性差异所致,如将胃“培根木布”病简单地等同于胃溃疡,这将影响到诊断、药物的使用原则以及临床疗效的评定。研究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培根木布”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培根木布”病的病因及其特点,发病机理和原理,诱发因素的特点、病位认定依据,分类意义、诊断及其合并症与培根病之间的关系。

探索“培根木布”病与血液疾病的关联性。挖掘藏医文献典籍中关于“培根木布”病及其分类的理论依据、常用药物以及治则和治法特点。

总结藏医学“培根木布”病的内涵及理论特点。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14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用药处方,分析宏观表象与微观指标的对应


特征,挖掘藏医“培根木布”病诊断及胃镜检查、HP、验血等微观指标各要素之间的聚类特点,并分析临床处方中的用药规律,为其临床诊疗规范化提供科学据。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选取与“木布”病相关的古籍文献资料,搜集所记载的有关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症状与治疗,药物处方以及治则和治法,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将省藏医院诊断为藏医“木布”病的314个病,采集临床诊断信息及处方用药,胃镜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等辅助诊断信息,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AS8.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研究结果:文献研究发现,一是“木布”病的理论依据,在吠陀医学等古印度医学中没有提及,《四部医典》独创的理论。二是其疾病分类虽然属于三因(隆、赤巴、培根)的范畴,但实际是一切内病的根源。

三是“木布”病是病因病机、病位及症状具有聚合性,其本质是典型的综合症。临床病例分析发现,一是临床上胃镜不能作为诊断胃“木布”病的依据。

二是藏药治疗胃“木布”病的有效率达到了98.8%三是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为100%

四是隐血出现率为12.78%五是出现了36种临床症状,其中超过50%频次的7种即反酸、烧心、食欲不振、嗳气、剑突下痛、饱痛、便秘。

六是处方用药33种药品种中超过50%频次的有3种即二十一味寒水石散、仁青芒觉、二十五味大汤散。另外,HP、临床诊断信息、处方用药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了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41cda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