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藏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以表达藏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学情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学生掌握可能有些难度。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师: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设问:(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1/3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活动2【活动】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范唱: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4d115c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