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时间:2022-05-26 21:26: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读书

谈起读书,我赞同晚明文人张潮《幽梦影》中的说法:“有工夫读书,谓之

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也就没有人的精神发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们日常生活中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终身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在当今喧嚣、浮躁、功利的社会中,到底该怎样读书?这是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如今,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静下心来读书、读好书却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少有人能读长篇的经典名著了,那些无厘头的、搞笑的书籍很受欢迎,好像读书已经与消遣、娱乐等同了。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之所以五千年连绵不断,长盛不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中华民族重视读书学习,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周易》中有两句纲领性的话,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么,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给出了答案——“君子以懿文德,君子以多识前贤往行,以畜其德;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归根到底,要靠学习。学习的途径是读书。《论语》共十六章,第一章就是《学而》。朱熹曾说: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而《学而》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阅读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因此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教授在其自传《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中谈到:“为混文凭混官、为时髦为装饰而读书的人,都不是真的读书人。读书应是毕生的课题,但是当代人的读书风气却日渐衰颓,精神变得虚脱,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并提出了自己的读书见解:苦读知书味,创造乐无穷。读书虽然很辛苦,但如果能够用学到的知识从事创造,当新的发明胜利完成,或是得意之作最终诞生,将会感到无限的快乐。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书籍的选择、读书的时间、笔记的整理„„我个人觉得这些都依赖于个人的读书习惯,读书的时间和笔记的整理可以根据个人安排,但是书籍的选择要以经典名作为主。一些大家推崇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讲实话,我读起来也不喜欢,会觉得和我自己的思维观念格格不入,但是这不妨碍我对它们的尊重和崇拜。这些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文化涵养,也许是我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因此,阅读习惯要靠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来养成,而不是靠高深的学问书。当有了这个习惯后,不论书有多难,都会发现读书乐趣无穷。

在当代中国,还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读好书,不见得就会有好出路。而对这种新时代的“读书无用论”,我是坚决反对的。读书本来就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读书不仅仅是获得其中的知识,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其中的思维方法,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让我们读者能够成为有信念、善思考、达情理、知荣辱的人。古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如何读书比读多少书更重要。因为从本质上讲,书不过是一堆语 言符号的汇集;读书,不过是一种信息收集活动。读书会读到好书,也会读到无用的书,甚至有害的书。相同的书,在不同的人读来,也是“一千读者心中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读书的认识和收获大不相同。再伟大的书,都禁不住庸俗、浅薄的读法;再无趣的书,也有人能从中得到启发。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懂得选书、懂得如何读书是取得成效的关键。会读书,就会“开卷有益”;不会读书,只是为读书而读书。也许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65bc8fc850ad02df8041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