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审计定义:客观的收集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定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符合程度。 2.分类:政府注会内部 财报合规经营 专项全面局部 事前中后 报送就地 3.注会业务范围:(一)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审阅 其他鉴证: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和执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业务。 相关服务 4.执业准则:一般(技术精通 精神独立 执业谨慎) 外勤(督导 评价重大错报 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 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发表审计意见) 报告(指出财报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 本期与上期一致性 财报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适当 发表审计意见) 5.质量控制准则: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职业道德规范 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人力资源 业务执行 业务工作底稿 监控 6.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准则,强调职业特点(诚信独立 客观专业胜任能力 保密 职业行为) 7.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注会法律责任:违约 过失(普通过失 重大过失)推定欺诈 欺诈。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8.财报审计目标: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报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应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9.审计责任:治理管理层:选用适用会计准则;恰当会计政策;合理会计估计。注会责任:按照中国注会审计准则对财报发表审计意见;保持职业怀疑充分考虑错报可能性并获取合理保证。 10.重大错报:如果财报中未纠正的错误和舞弊的合计可能会改变或影响有关人员的决策。 11.管理层认定:发生 完整性 准确性 截止 分类/存在 权利与义务 完整性 计价与分摊/发生权利和义务 完整性 分类和可理解性 准确性和计价。 13.审计证据:指注会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报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特性:充分性 适当性(相关性是指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的相关联。 可靠性指审计证据能够反映和证实客观经济活动特征的程度) 14.获取证据的审计程序:检查记录文件 检查有形资产 观察 询问函证 重新计算 重新执行 分析程序 15.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16.初步业务活动:内容: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级独立性;就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目的:注会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不存在因管理层信任问题而影响注会保持该业务意愿的情况;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16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 17.总体审计策略:要求:一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二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三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四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内容:像具体审计领域调配资源;数量;何时;如何管理指导监督利用。 17.具体审计计划定义: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内容: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报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的…;其他审计程序。 18.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9.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报使用者依据财报做出的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反向关系。 20.风险评估作用:确定重要性水平:会计政策财报列报是否恰当;识别需要考虑的领域;确定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预期值;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评级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 21.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为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了识别和评估财报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来源: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实施分析程序(注会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观察和检查; 22.内部控制要素: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与沟通 控制活动 对控制的监督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会应实施的审计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报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2.确定风险的性质时应考虑:是否属于舞弊;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重大变化有关;交易的复杂程度;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23.风险应对财务报表层次:强调保持职业怀疑;分派更有经验或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专家;提供更多督导;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对拟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做总体修改。 24.进一步审计程序及其考虑因素:指注会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考虑因素:风险的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可能性;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注会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目的: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类型:检查 观察 询问 函证 重新计算 重新执行 分析程序 25.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这一概念需要与 “了解内部控制”进行区分。“了解内部控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控制的设计;二是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不同的。获取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3)控制由谁执行;(4)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控制测试的性质:是指控制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询问、观察、检查和重新执行 26.实质性测试:指注会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是指实质性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作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27.财务报表中对舞弊的考虑:舞弊:一类是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另一类是侵占资产 一、防止或发现舞弊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治理层有责任监督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管理层有责任在治理层的监督下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维护有关政策和程序,以保证有序和有效地开展业务活动,包括制定和维护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的控制,并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实施管理。二、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实施审计,充分考虑舞弊导致财报重大错报的可能。 28:评价审计证据: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价分析性复核程序是否发现了未确认的风险;对舞弊产生的错报做出反应;就可能的舞弊与管理层、治理层审计委员会交流。 28审计报告 评价财报合法性和公允性应考虑内容:类型: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9: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 按月寄出对账单;内部核查程序 30: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1.单位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 2.单位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3.单位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4.单位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需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 5.单位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做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款。 6.单位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款项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1 固定资产审计:目标: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3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岗位分工和职务分离 授权审批 现金和银存管理 票据及印章管理 监督检查 33现金审计:账面核对 盘点库存现金 抽取大额现金收支业务 审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 审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是否正确 确定现金是否已在财报上恰当披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f91cd3240c844769eaee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