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2.结合写作背景,过语言品味,感受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内在的相似,理解其象征意义。 【课前预习】 1.读课文,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学习过程】 活动一 再读课文,理解“不平凡”的内涵。(写物要抓住物的特点) (1)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 (2)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 (3)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 活动二 再读课文,探究:作者赞美白杨树,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北方农民与白杨相似在何处?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北方农民? 〖自主先学〗 1 学生自读课文7-8段,归纳北方农民与白杨相似之处。理解“象征”。 〖合作互学〗 结合写作背景(投影),组内交流: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北方农民? 教师巡视中提醒学生:回顾“海燕”的象征手法以及其运用的前提(不能直说或不便说)。 〖展示交流〗 两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其他小组点评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并补充茅盾在《风景谈》、《秦岭之夜》等赞扬抗战军民的作品,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活动三 诵读、欣赏第7段,感受其修辞之美。并背诵。 【检测反馈】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全段的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 2.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6ec20c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