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信息技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新思路 现代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科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与变化。而汉语国际教育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的各方面优势满足了学习者各方面的要求。本文从新信息技术视角,审视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冲击,阐述其在汉语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等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标签:新时期;信息技术;汉语教学 1.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汉语教学的冲击 基于互联网技术,继2011年世界知名大学开设了视频公开课后,2013年又出现了MOOC风暴,各种平台、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充斥在我们周围。这类课程具有大规模、在线和开放、优质的特点,可以说是一场教育的革命。因为它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蕴含了教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例如,2013年4月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短视频可有效减少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生“走神”的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改善学习效果。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汉语教学已经或即将产生冲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l 更能满足汉语学习的目标和需求 可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适合汉语教学开展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可以让学习者在社会化互动和交流中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这种“学中用”和“用中学”的方式增强了社交感,也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而这些正是由语言和人的社会属性的本质所决定的。学习语言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去正规的课堂上学习;通过云计算联系教师在学习者期望的场合学习。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面向外语学习的网站,有的是用于用目的语聊天,有的是用于一起做作业、一起编写故事等,这些都是新生的语言学习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活动是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式进行的,因为它可以解决个别化、个性化、因材施教等问题。 1.2 促进汉语教学形态和流程的改变 在互联网式的教育变革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以往学生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形态;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是通过学生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交流和讨论完成的形态。这些变化的共同特点是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力求通过丰富的、活跃的、适宜的和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也更多地关注社会性内容和社会性互动。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有多样的学习环境,有高效的学习方式。这些改变正是汉语学习所需要的。新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2.从新信息技术视角审视汉语教学的变化 2.1 漢语教学形式变化:从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 新时期由技术引发的教学形式的变化,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和年级的概念,而且还引发了学校格局的变化。例如,在丹麦的一所信息化创新学校里,没有班级的概念,学生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的,即学校的教室完全是按照各类功能设置的,比如语音教室、视频教室等。它类似于”走班制”,如这节外语课你到适合你的班级(教室,空间)去(按程度编班),下节数学课你可能又到了另外的班级去,即班级不是固定的。更奇妙的是,已经有专门的设计师为这所学校设计并建造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学校里还有很多的场所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来交流和讨论,比如用于语言实践或学习讨论,当然是在一种轻松、自然和特定需要的环境中进行的。 2.2 汉语教学外在变化 以多元化学习方式为特征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和学习空间。从表面上看是学习方式多元化,但在灵活选择的背后实际上是知识传授方式的变化。例如,与互联网时代大规模MOOC资源相对应的便是碎片化学习,它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无论对于专业型汉语学习者,还是对于业余型汉语学习者,碎片化或碎片式学习都能为汉语学习带来不同方面的便利。 3.新信息技术促进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拓展 3.1 网络汉语学习者和学习行为研究 面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需要研究学习者的特征以及不同学能的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也要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行学习过程分析等。例如,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者按时间的学习活动序列模式,得出学习行为规则集、使用网络资源的状况等;从汉语学习类型与学习过程研究,我们可以得到汉语学习者模型,而由此所做的汉语教学设计一定是更具科学性的。 3.2 面向碎片化学习的汉语微技能研究 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环境学习,学习行为有什么特点?这些行为对学习效果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也特别值得我们研究。另外,还要研究物联网技术如何用于监督学生学习?应该建立怎样的监督约束机制?因为自主环境的增多会带来很多不可控因素,不能很好把握的话就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比如,学生是否按时按量写汉字了,写得怎么样,都应该监控,只有做到了优质的绩效管理,才能保证整个汉语教学的效果。 结论:新时期汉语教学何去何从,思想引导非常重要。记得十年前人们还在 讨论多媒体技术的利弊问题,而现在已成为汉语教学的“新常态”。但是,怎样能把技术用得更好,仍然值得思考,这些都属于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白迪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3):95-97. [2]车和庭韩国高中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李泉、金香兰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D]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26-3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10a4e2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