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细节100条——安全教育 博爱小学 王婷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象一:学生下楼梯,突然一名学生低下头捡东西,后面的同学将他碰倒在楼梯上,造成一片混乱。 现象二:学生上课突然流鼻血或不小心把手划破就手足无措,其他同学更是惊慌失措 现象三:学生拿着剪刀等锋利工具挥舞、对着其他同学 ……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责任,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学校教育应把安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且要把它抓牢靠、抓扎实,认真做到防微杜渐。 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抓好各班级的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每个生活细节入手,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从耳濡目染的细节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我们总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难教。的确,现在的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非常丰富,并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常常在社会不良气氛中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抵制这些消极影响呢? 我想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生活细节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引用学校里发生的安全事件来教育学生,我们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了很多自己平时不安全的行为。再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细小的事,同学间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楼梯跑和跳;玩尖锐的硬器;随意乱抛硬物等,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 每次上美术课,一旦要用到剪刀之类的工具,我总要贯彻安全教育,让他们安全的重要性,再开始创作。不要拿剪刀玩,不要对着其他同学等等。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学生拿着一把美工剪刀在剪自己脸上的五官,我没有立刻用话语阻止他的行为,而是走到他的身边,他可能也意识到我要找他了,立刻把剪刀放到了桌子里,我摸摸他的头说:“刚才用剪刀剪鼻子,疼吗?”他说:“不疼”。我被他的“不疼”给振住了。心理在想这孩子肯定是在玩剪刀。我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不疼吗?”他说:“我没用力,这把剪刀也不锋利。”“你真聪明,要是这把剪刀锋利一些,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把脸给划破了,所以王老师相信你以后再也不会拿剪刀来玩了,是不是?”他点头了,还同意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了自己刚刚“剪脸”的过程,剪刀不能玩! 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一些影响安全的细节现象,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 二、从情境体验的细节中提高学生自护能力。 研究表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不断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无法真正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如:有次美术课上,一位学生突然流鼻血,很害怕,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其他学生也只会找老师,更有学生惊慌地大喊:“他流鼻血了”。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经历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同时,我们还要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如:让学生参观一些事故现场;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我们身边的安全小故事;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参观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展等,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三、从生活践行的细节中引导学生远离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把教育内容内化,使之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活动,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群,缺乏责任感和自护能力,所以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这里首要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不安全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等。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需要关注细节,当我们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必将收获健康、平安和幸福。 1、 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16daa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