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室内陈设与家具变化

时间:2022-11-05 06:1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 室内陈设与家具变化

隋唐五代是我国室内陈设与家具形式大变革的时期。隋和唐代前期,传 统的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虽然仍是主流,但使用高足家具与垂足而坐的风气 也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到了盛唐和五代,高足家具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当时 屋室家具的主要样型,人们垂足而坐的习俗已经初步形成。

室内陈设 这一时期的室内陈设是随着高足家具的发展和人们起居习惯 的变化而变化的。秦汉时,人们席地而坐,室内的基本陈设是席、床、榻、 几、案等。隋唐五代时则主要是高足的桌、椅、大案和床榻。这从《韩熙载 夜宴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室内陈设的情况。此外,五代王齐翰《勘书 图》中绘有三叠大屏风,屏风前设长案,一位白衣长髯的文士坐在一张扶椅 上,前置一书几。这种室内陈设使室内空间和各种装饰都发生了变化,与席 地而坐的室内陈设迥然不同。

床榻 隋唐五代时期的床塌,形体上都较前代更加宽大,这种宽大的床榻 可以从传世绘画和考古出土文物中看到。 《韩熙载夜宴图》中绘有两件床榻, 床榻的左、右和后面都装有较高的围板,正面两侧各安一独板扶手,中间留 门以容上下。其中一床可同时容坐五人,形体之大可以想见。 1975 4 月江 苏邗江县蔡庄五代墓出土四件木床榻,长 188 厘米、宽 94 厘米、高 57 厘米, 榻面大边与抹头仿 45°格角榫做法组成边框,中间设托档七根,上面用铁钉 钉上木条九根。榻的腿部和腿部上端同大边交接所置角牙均为如意云头纹 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当时,床榻作为一种坐卧用具,使用得相当广泛。皇帝所用的床,称 “龙 床”从《新唐书 百官志三》得知,唐鼓吹署掌置龙床。唐冯贽《云仙杂 记》记载: “韩志和有道术,宪宗时,献一龙床,坐则鳞、鬣爪、角皆动。 ” 唐代李峤写有一首咏帝王龙床的诗,描绘了床的豪华精美。诗云: “传说有 象床,畴昔献君王。玳瑁千金重,珊瑚七宝妆。 ”后蜀花蕊夫人《宫词》中 也有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之句。

在官衙中也有用榻的。《通典职官典侍御史》记载:唐代侍御史食

座之南所设的横榻,名南床,又称 “痴床”。注释说: “言处其上者,皆骄 傲自得,使人如痴,是故谓之痴床。 ”民间使用的床榻,大部分简朴实用, 而在富商地主之家也有相当讲究的床榻。唐人小说《游神窟》讲十娘卧处的 床榻,上绘彩画, “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 ”。

几案 几是古代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案是古时人们进食和读书、写字时 使用的家具。这一时期的几案大都继承魏晋南北朝时的形式,无太大变化。 供依凭用的家具有凭几、曲几、隐囊等。案的变化稍大些,直腿带托泥,两 端翘起卷沿的案比较流行。自此以后,案面多仿此式,有的案足虽然还保留 汉代的曲足式,但案头却大多翘起来了。如王维的《伏生授经图》中的书案, 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出土的陶案,就是具体的证明。唐代中期以后,随着高 型家具的普及,人们逐渐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低型的几、案逐渐演变为后 来的桌子和大型条案。

桌案 使用高足桌案的习俗起源于唐代。我们从敦煌 473 窟唐代壁画中可 以看到桌子的使用情况。画面上,在帷幄中置一张长桌,两边各有一条长凳, 男女数人分坐两旁,正在准备进餐。此种长案在传世的唐代绘画中也可以见 到。唐周昉画《宫乐图》中,绘有一张可围坐十二人的长案,长案四角有金 属包角,均雕有金色花纹。案面四周重边,都有装饰。案面漆以深绿色,上 有白描花纹,案面四边出沿,下为蠹门结构。此是目前所见到的唐代最大型 的案具。

唐五代时期的桌案,与前代相比,已属高足家具,但和宋代以后的高型 家具相比


较,还略低一些。这时的桌子,在高度上略高于椅凳的坐面,和床 榻面的高度齐平。这说明了家具由低型向高型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逐步发 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正处在唐、五代时期。

椅凳 唐代以前,人们是席地坐卧,所以无需椅凳。随着垂足而坐的习俗 兴盛起来,椅凳之类的家具,应运而生。

椅子的名称,目前所见较早的是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 上所记:绳床十,注:内四椅子。”①可见,唐贞元年间已有椅子的名称。

这一时期,使用椅凳的习俗渐渐多起来,尤其是唐中期以后,垂足坐的风气 大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宫女歌伎,都开始坐椅凳之类的高型坐具。故宫 博物馆藏传唐代卢楞伽绘《六尊者像》中,有三位尊者都坐椅子。第三拨纳 西尊者坐的是竹节形椅子,四直腿,后背立四柱,中间两柱较高,上装上曲 横梁,直扶手,搭在前立柱上。坐面上铺以软垫、衬背。椅前设脚踏。第十 一租查巴纳塔嘎尊者和第十五锅巴嘎尊者所坐的椅子也十分精美,后背低, 椅脚、扶手等处都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如同后世的 “宝座”。敦煌莫高窟晚 196 窟壁画中也有民间使用椅子的形象。 到五代时,椅子的形象材料更加丰富。五代周文矩《宫中图》描绘宫廷 中妇女生活,其中绘有两张形象相近的圈椅。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 而下,后背另立两柱,装弧形横梁,人可将头倚在靠背上。其造型圆婉优美, 形态丰满劲健,独具特色。在周文矩另一幅名作《琉璃堂人物图》中,有一 位黑衣僧人坐在用瘿木制的大椅上,造型古朴自然,反映了五代时椅子制作 技术的高水平。

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对当时的家具状况有较全面而真实 的反映。画中描绘了两种椅子:一种较小,后背直,其搭脑两端挑出,无脚 踏;一种较大,可盘腿坐其上,后背立四柱,上装弧形横梁,有脚踏。 《新 五代史景延广传》记载: 延广所进器物,鞍马、茶床、椅榻,皆裹金银, 饰以龙凤。 ”结合绘画中的形象资料,可以推断,唐五代时椅子的制作是十 分精美华贵的。

隋唐五代时,社会上还流行一种高足坐具,名叫 “胡床”。古代,带靠 背的称为椅子,不带靠背的则称为床。胡床起源于汉代,隋唐五代时仍然十 分流行。《隋书尔朱敞传》记载:他 见长孙氏媪踞胡床而坐”。同书《郑 善果母传》也说: “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鄣后察之。 ”《清异录》 卷下说:唐明皇出巡时,总要携带胡床,备随时休息。可见当时胡床这种轻 便的家具,日常使用得相当普遍,男女均用;同时也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临时 随便陈设的坐具。 胡床的足必须交叉斜置时床体才能平稳。这种交叉的斜足,构成胡床形 体的主要特点。正因这一点,胡床在隋代以后改名为 “交床”。《说郛》引 隋杜宝《大业杂记》记载: “(炀帝)自幕(漠)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 床。 ”在陕西三原县唐淮安靖王李寿墓石椁线雕图和敦煌莫高窟第 470 窟的 隋代“商人遇盗 ”壁画中都可见到胡床的形象。 代,随着高足家具的发展,凳子的使用也多了起来。周昉《宫乐图》 中描绘许多宫中妇女围坐在一个长方形的大案周围宴饮、演乐,她们所用的 坐具都是很漂亮的带花纹、垂流苏的月牙形杌凳,也叫 “月牙杌子 ”。《挥 扇仕女图》中描绘的更加细致,月牙杌子上雕刻着花纹,两腿之间有朱红彩 带,面上有绣垫,既美观实用,又松软舒适。在五代时,这种月牙杌子还很 盛行。

此外,细腰圆凳、腰鼓形坐墩、长凳也很流行。总体上,坐具的高度也 不断增加。 屏风 隋唐五代时期,屏风的使用十分普遍。由于屏风主要用于贵族之 家,所以宫廷勋贵对屏风无不力求奢华。 《酉阳杂俎》记载: “安禄山恩宠 莫比锡 ■无数,其所赐品有八角花鸟屏风。 ”白居易诗说: “尔不见当今甲 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怙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 ”可见此 时屏风制作技艺的高超。五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17c0d9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