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感恩节。 感恩,多么好的一个词语啊。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就启蒙性的教导我们说人要有感恩之心,要时刻心存感恩。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朋友,因为他陪我们走过人生中的或喜或悲,我们感谢爱人,她让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伴,我们感谢大自然,感谢每一天的阳光感谢每一滴的雨露感谢每一次的呼吸。 但是在那个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感恩。我甚至把这些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初中的班主任肖老大却在教书的同时也担任着育人的角色。每当类似的什么母亲节、父亲节或者其他她觉得有意义的节日,都会给我们布置特别的作业。像我们这些住校生,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感恩节时候的任务一般是给爸妈打一个电话,要我们说一些平时不可能会说的话。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就更严重了,除了语言上要有所表示以为,还要为爸妈做一件小事。自然做什么事就自己发挥了。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肖老大会一个个的问都为父母做什么了。答案很多,不外乎是洗碗、打扫房间或者按摩捶背什么的,置于洗脚啊之类的我想只有在文学或者新闻上才回出现,反正我的映像中没有同学挑战过。爱也要适可而止,O(∩_∩)O哈哈~ 说说我自己吧。一般来说,对于肖老大这样的作业我会像对待其他任何的作业一样敷衍。也许在那个年龄的我真的对父母没有太多的感恩,甚至有的时候会有反感、抱怨、逃离的感觉。我会和班上的其他同学做很多的对比,当然最后的结果很显然。然后我就把着一切都归咎于父母。有时候会很不和谐的抱怨,为什么其他人爸爸妈妈能陪在他们的身边而我的爸爸妈妈却不能,甚至一年才难得一见?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能给他们买漂亮的衣服而我的衣服有的甚至是堂兄穿剩下的?为什么他们的成绩好了或者进步了爸爸妈妈会有很丰厚的奖励而我的成绩好却是应该的,成绩退步了还要忍受他们失望的眼神而不是鼓励的话?„„当然这些也只是我单方面的抱怨罢了,丝毫不会影响我在肖老大心目中好学生的形象。因为我会在她布置作业的第二天上交一篇很感人的日记(周记)之类的云云。就像领导讲话一样大谈特谈我对爸爸妈妈的爱,大胆却又心虚的勾勒我将来要怎么孝顺他们的蓝图。而且一直到现在肖老大还常常跟我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当然,我想说现在的我确实也算是懂事的孩子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就突然会去理解爸爸妈妈了。在这里,我不想为了故事的情节而编造一出感人的家庭聚变或者什么浪子回头啊之类的文字垃圾。因为我一直觉得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太多的大起大落,生活不是周星星的搞笑电影,生活只是很多的点点滴滴组成的。甚至这些点滴有的时候还很无趣,但就是这些点滴日积月累的在推动着生活一点点不迈向那个未知却又早已经有了雏形的轨迹。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原因的话,我想是爸爸头上一年一年变白的头发还有妈妈那越来越单薄的身影。 我对爸爸的记忆不想很多人形容的那样像一部电影。相反,爸爸在我脑海中的记忆是一张张的幻灯片。我不记得他是在我多大的时候加入了历史的潮流为了生计而去广东打工的,但可以肯定那时我还不太记事。然后我和弟弟就跟全中国所有的留守孩一样用一年的时间去期待那一小包的花生奶糖和或有或无的一身新衣服。甚至爸爸在儿时的我的心里的形象是个大懒汉。因为每年回家过年他都不太粘家务事,还是像平时一样由妈妈打理着那个不堪的家(现在我才明白是妈妈不让爸爸做这些她早已经习惯的事,我想那段时间应该是妈妈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吧)。可是爸爸在家中和客人讨论的最频繁的话题却是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走。好像他的偶然的回一次家就是为了再离开。刚过完年,爸爸就同村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喉咙发堵的吃着妈妈特意做的好菜,然后再一次踏上南下的火车。然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等待。 我对妈妈的记忆才更像一部电影,只是这部电影是黑白的,在这个年代显得很是不协调。妈妈在我的记忆中一年比一年矮小单薄了,却拉扯着我们一年一年的长大长结实了。小时候看过一个说法,说上帝不可能分身去照顾每一个孩子,于是他就创造了母亲。我一直记得。肖老大在见了妈妈第一眼之后对我说,她怎么也都无法把电话里说话极有修养的声音和眼前保尽沧桑的脸联系在一起。我当时听了就有种很对不起妈妈的感觉。特别是想起自己曾做过的那些不懂事的事。我怎么可以回家一次只是为了拿生活费,怎么可以对自己的妈妈生闷气,怎么可以两个月不跟她说一句话„„ 尽管如此,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自己的成长。也许你在跟同学胡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1f0cc358f5f61fb7366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