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单元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切合学生成才要求

时间:2022-08-29 04:0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整合单元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切合学生成才要求

作者:邱

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11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教师教得单一,学生学得无趣。在这一背景下,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应超越固有的课程模式,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强调根据不同的主题、概念和技能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的重组,以期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具体课程。

最近,观摩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组教学整合课,教者将一单元的3篇课文:《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和一篇《练习4》化零为整地来学习,第一课时掌握字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情感。第三课时欣赏表达,主题探究。第四课时综合实践,课外拓展。通过四个课时的学习,完整领略了祖国各族文化的风采,分步落实了语文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

一、紧扣单元目标,实现语言精神同构共生

单元目标教学是以单元教学为基本模式,以目标分解,分课施教,逐渐合成的方式来进行的定向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关系——单元总体目标与分课目标之间的关系。整合课教学目标设计来得更长远,更有系统,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更切合学生成才的要求。

深入分析每篇课文,其内容与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可供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如果我们站在整册教材、单元教材的高度来审视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会发现每一单元都有其相关的训练点,有着一致的情感价值观等。

例如第四单元的课文:《姥姥的剪纸》塑造了姥姥这样一个亲切、和蔼、慈祥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姥姥、对剪纸、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与织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塞腰鼓》用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表演形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练习4》的“语文生活”“诵读与积累”是本次训练的重点。民风民俗、京剧艺术,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本单元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原始崇拜、哲学思想、民族文化和民俗民风。如果我们溯根求源,会发现这些民族文化底蕴滋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老师所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爱上民族文化,去传承与发展它们,这就是这一单元的情感目标。然后我们在民族文化的这根链子上寻觅祖先的足迹,阅读课文,揣摩语言,欣赏表达,实现语言精神同构共生。

二、整合单元词语,巧理内容,加强文本感知

单元整合教学不容易把握的是整组教学的构思,每篇课文都有其个性,但单元课文也有其共性。作为单元整合课教学的第一课时,应该找到共性和个性较趋一致的切入点。

《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都是颇具民族风的课文,民族文化是成语的摇篮,这三篇课文都有适合成语教学的训练点,把三篇课文的关键成语整合为一首短小精悍的韵文诗,加强学生对单元文本的感悟。老师提炼出来的单元词语为:

身心入境,熟能生巧;(《姥姥的剪纸》)




暴跳如雷,心急如焚;(《牛郎织女》)

奇伟磅礴,元气淋漓。(《安塞腰鼓》)

这一组词语都是能够表现文本中人物的特点,琢磨一下,达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老师是这么处理的:首先,作为第一课时的词语教学,让学生读词正音,疏通朗读的障碍,熟读成诵,由一词而窥课文全貌。接着,老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成语,读一读相应的段落,此时,成语成了了解课文段落的大眼睛。老师设计的问题很关键:“谁因为什么事情而暴跳如

雷?”“谁因为什么原因而心急如焚?”两个问题把《牛郎织女》故事情节全部展开来了。然后,老师因势利导,请学生当导演,把《牛郎织女》这个神话故事拍成电视剧,需要分成几集?每一集电视剧起什么题目?小组讨论,完成作业单。老师用一种巧妙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分段,给每一部分写出小标题。最后,师生确立了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民族文化。由一组词语带出了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以感觉成语力量的奇伟磅礴。

一组词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回顾思考,然后以此为凭借,创设语境设计几个朗读活动,检查重点段落的朗读情况。一组词语成了连接单元文本、全体学生、整节课堂的纽带。因此,在单元整合课中找准词语切入点,达到点“词”成金之功效,则能让每篇课文产生鲜活的联系,使教学精简而有效。

三、回归学生生活,寻找语文生长的文化土壤

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学习最终必须走向生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教育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优秀文化的重任。语文应扎根于文化土壤中,课堂才显得更有底蕴。我们的学生才会在继承中发展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完善自我。

第四课时 “综合实践,课外拓展”,结合练习四的内容,呈现出资源广泛、方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教学分为这么几个板块:“民族大观园里说民俗”“民间俗语、常州方

言”“欣赏京剧艺术,积累成语”“采访金坛的剪纸大师,寻访身边文化”。一幅幅画面,一句句乡音,一段段戏曲,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教学内容不仅有文本教材、网络资源、影视资源,还有生活资源和流行文化也进入了课堂,使得学生能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实践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创新;另一方面,也使课程内容有了更强的生活意义和现实性,切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江苏省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4b57ce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