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青马工程 染亮青春底色 作者:中共北华大学委员会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6期 中共北华大学委员会 北华大学以全面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为契机,以构建思想政治大教育、大培养体系为载体,以理论武装与实践历练相融合为路径,在战略规划、组织保障、制度引导、教学创新、实践检验等方面,探索出了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育人新模式。 坚持顶层设计:依托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创新,确保青马工程建设常态化、可持续、见实效 2007 年,团中央启动了“青马工程”,北华大学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团委牵头,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和关工委等多个部门组成“青马工程”领导小组,建立起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学校还制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将对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列入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十二五”规划。 为给“青马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保障,各学院都设立了党团活动室,订阅了有关理论书刊,并在班级建立起导师制度。学校出台的《班导师制实施办法》要求,班导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配合辅导员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论、时事政治和专业课辅导,每学期至少与每个学生谈心1 次。目前,全校首批179 名兼职班导师已正式受聘上岗,有的还与学生建立起了微信平台、QQ群,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学校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将学生课后学习政治理论活动纳入到创新学分考核体系中来,明确规定,学员学满20学时即可获得1学分的创新学分。对于参加正规培训的学生骨干,学校制定出更加严格的“一二三四五”量化考核指标:每人每年撰写1 篇与本人职务身份有关的论文、参加2 次以上的专门培训、参与3 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4000 字的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参加50小时的志愿服务。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创新,使学校的“青马工程”实现了常态化和高质量。“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他们是“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获得者孙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方雷,2012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勇救儿童被媒体称为“超人哥哥”的付超,他们是“青马工程”育人成果的缩影。前不久,学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以下简称“中研会”)以总评排名第22 名的成绩跨入全国百佳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行列;学校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2014 级1 班团支部被评为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 实行阶梯推进:打牢社团基础、助力骨干进步、强化精英培养,在普及中提高,以提高带动普及,形成基础大、顶端“尖”的科学育人体系 在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学校党委清醒地意识到,只抓“关键少数”的理论武装还远远不够,必须唤起更多的学生投身其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政治生态。近几年来,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采取分层次培养、阶梯式推进的方式,科学处理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整体推进“青马工程”。 抓自学组织。2008 年,学校抓住实施“青马工程”的有利契机,因势利导,支持学生成立了“中研会”。这个以自觉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己任的学生理论自学社团组织,实行校、院两级学生自主管理体制,学生自愿参加。每年,学校“中研会”总会都会给各二级学院的“中研会”分会布置学习计划,指导和监督各分会开展学习活动,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形势报告会、学习交流会等。学校还选派21 名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扎实的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就热点问题答疑释惑。如今,在籍会员已从初创期的319 人发展到20910人,占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82.7%。 抓骨干培训。对“中研会”中的优秀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骨干会员,学校通过党校、团校、党团活动室、团课等有效阵地,采取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码”培训,目前已举办了11 期学生骨干培训班,多次户外素质拓展训练,重点培训学生优秀骨干人数近3000 人次,培训率达85%以上。 抓精英提高。对从学生优秀骨干当中涌现出来的理论精英,学校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其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培养。这是“青马工程”的“金字塔尖儿”,首批25 名理论精英研修班学员,在研究生导师的讲授指导下,采取精英式培养、研究生式教学、小班授课、学分制考核的方式进行,利用为期8 周、32 学时的课余时间集中学习,系统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并以撰写命题论文的形式结业。 从自学组织到骨干培训,再到精英提高,通过三个阶梯,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良性循环,从而做大、做实了“青马工程”。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2012 级学生干部刘鹏在提高班学习深造后,回到“中研会”当起了理论小教员,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家说,这种自我教育、逐级提高的学习形式,非常对年轻人的口味。 丰富教育形式:搭建多元融合互动平台,营造理论学习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单打一”的外部灌输式教育不行,必须多管齐下、兼容并蓄,让学生在可知、可感、可获得的情境下,自觉吸收政治养分。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识程度,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多元融合互动平台,润物无声地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真理的大门。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及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答疑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回答青年学生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理想信念问题,切实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把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网络传播工具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开设微信公众平台、办好北华青年网站;把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中,陶冶情操,追求健康向上的高尚人生。 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竞赛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52 项,综合成绩居省属高校之首,先后4 次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5 项一等奖。 开展实践教学:改进和完善课堂实练、校园实训、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全面发展自“青马工程”启动以来,学校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出发,不断加大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适当增加实践课在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创建了课堂实练、校园实训、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链条,综合能力培养有了新的突破。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定向参观,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在校园课外活动方面,由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的“四进”活动,覆盖面广泛,入脑入心;由学校组建的8000 余人的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在积极参与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也净化着自己的心灵;由班级导师、辅导员组织开展的模拟法庭、模拟教学、模拟招聘等课外实训活动,既强化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综合能力;由学生骨干组成的校园管理志愿服务队,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监督岗,深入学生教室、公寓、食堂开展监督服务,在行动中锤炼品格;由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成果展、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等活动,起到了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方面,学校一面大胆放手让学生走上社会经风雨、见世面,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升华;另一面,做好跟踪服务,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估,检验实践效果,提高实践质量。如今,学校的“中研会”已衍生出春雨志愿服务中心、气象科研小组、英语普及志愿者协会、孔子学会等多个品牌志愿服务社团。其中,春雨志愿服务中心先后组织6000 多名学生加入到家教志愿队伍,服务对象5000 余名,累计义务授课达20多万小时,共有5000 余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从中受益,该中心为此获得“全国十佳大学生社团标兵”称号;学校气象科研小组坚持多年对吉林雾凇和松花湖风景区等小气候进行气象观测,填补了吉林市无城市小气候气象观测记录的空白,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向日葵爱心协会实施的“明智之家——阳光助残”项目荣获2015 年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学校英语协会志愿者走上街头创建市民“英语角”,开展英语普及活动,参与市民达3 万余人。 “青马工程”是一项永不竣工的育人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将日臻丰富和完善。北华大学为培养大批党和人民信赖的、具有时代担当精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进行的探索与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姜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2c6f5a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