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P1-P35)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P1-P4) 一、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西方经济学(也称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上册)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下册)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也称消费者或居民户)、企业(也称生产者或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谋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家庭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供给者,将其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在要素市场上出售给企业,获得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然后再以其收入在产品市场购买足以使其得到最大效用的产品,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直接需求)。 企业则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将其在要素市场上所购买的生产要素(四种)投入生产过程形成产品和服务,并在产品市场上出售,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 供求定理产出(商品)5 产品市场收入购买商品货币2 消费者1 经济人3 生产者收入提供生产要素6 要素市场支付报酬投入(成本)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微观经济学逻辑体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分析的总体社会经济活动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四类经济所组成(四部门经济)。 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形成总供给。家庭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构成总需求(AD=C+I+G+(X-M))。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此时政府应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大总需求,以缓和衰退与减少失业;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能会引起资源供给张和产品、服务的普遍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政府应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 1 策和货币政策压缩总需求,以便降低物价,消除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国民收入和就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P4-P13) 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大发展阶段。 一、重商主义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基本观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对外贸易、政府干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二、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为《国富论》)、经济学的“圣经” 三、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边际革命”;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出版,是新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标志;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所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为新古典经济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最优标准及其分析方法,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899年出版的《财富的分配》,最先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 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大萧条。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萨缪尔森将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称为新古典综合学派。 背景:滞胀。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新古典主义宏观学派);政策实践:英国撒切尔政府、美国里根政府;斯蒂格利茨、曼昆等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两大学派的相同点:都以理性与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坚持理性预期理论;区别:新古典主义从市场出清出发,认为市场机制是稳定的、有效的,反对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新凯恩斯主义从工资与物价的刚性出发,认为市场不能出清,因此经济政策是有效的。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13-19) 不同经济学家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表述不尽相同。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 欲望是无穷的,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相对有限性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无穷的欲望与稀缺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矛盾,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 二、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 定义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 2 定义2(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因此被称为价格理论。 标准定义或答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P18倒数第5行)。 补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行为。 三、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评析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19-30) 一、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一)方法论为个人主义P20 (二)基本假设 1、完全理性假设 2、自利假设 P22:利己、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利他是利己的最好途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3、均衡假设 物理学中的均衡、经济学上的均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均衡:指经济体在各种力量达到平衡和各种经济变量的值在没有外部力量影响时不再变化的一种状态。(P23,市场供给和需求相等、市场出清时的一种状态) 二、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演绎法与归纳法(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 (二)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存量与流量)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四)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五)边际分析 三、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二、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三、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四、注重学习和掌握有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本章思考题P35: 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3、为什么和如何了解与研究西方经济学?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4fa02a01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