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汉薅草锣鼓在当代社会变迁下的发展

时间:2023-01-19 18:2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川宣汉薅草锣鼓在当代社会变迁下的发展

作者:蒋小晗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9

摘要:本文针对四川宣汉薅草锣鼓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查阅了有关四川宣汉薅草锣鼓的起源、发展、演变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了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了薅草锣鼓音乐特征,以及民族传承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发现了薅草锣鼓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生存现状面临着濒危的局面,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给出了未来薅草锣鼓的发展新趋势。因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意义,希望本文能推动薅草锣鼓未来的发展,同时希望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薅草锣鼓;当代;艺术传承;文化发展 一、四川宣汉薅草锣鼓简介

通过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对于薅草锣鼓的产生有两种流派的看法,其中一种认为薅草锣鼓产生于西周时期,另一种则认为薅草锣鼓产生于三千年前巴人的时代。

著名学者陈正平曾研究了《周礼·春官》这一典籍,并在书中发现了击土鼓以乐田畯一段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让百姓敲鼓唱歌,来取悦管理农田的官员。因此,他认为薅草锣鼓于西周时期产生的。同时,陈定理等人通过汉代墓出土的陶瓷上的图画进行了推断,发现薅草锣鼓在汉代以前就存在着。然而其他学者认为,三千年的巴人时代,当时盛行巫风,巫师打鼓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祭祀和驱邪,到了后来才慢慢的发展成为劳动山歌的这一类别。经过千年的演变,薅草锣鼓以口心相授的形式传承至今,在这期间经过了各种战争的洗礼,面对着各种严峻的考验,面临着消失的威胁,对于如今的社会来说,这种濒临的艺术传承更需要得到国家重点关注。

二、四川宣汉薅草锣鼓的音乐特征

通过对于土家族的文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在民族音乐艺术上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以下主要针对土家族薅草锣鼓的音乐特色进行分析。 (一)薅草锣鼓歌的表演形式与演唱形式

薅草锣鼓歌是薅草锣鼓衍生而来的一种表演形式。通过调查发现,土家族人的薅草锣鼓歌主要是有三种演唱方式。第一种是念唱,也就是说唱,用非常直白的话语进行口头说出,这种说唱方式有着非常强烈的吟诵性和演唱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通常这种演唱是用来进行叙事的。第二种则是领头众合,这种具有一呼百应的韵味,也就是一个领头与众人进行对唱,这也是薅草锣鼓歌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唱方式。这种歌唱模式一般在收割农务工程中比较常见,很大程度上将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行了有效提高。最后一种则是轮唱,这种演唱模式一般是由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仗工整的四句式构成的,其中经常会运用一人一句的轮唱方法。这种方式更能体现出集体的操作性,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劳作的效率。并从劳动中感受到集体劳作的快乐。 三、四川宣汉薅草锣鼓在当代社会变迁下的生存与发展

薅草锣鼓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以下则针对薅草锣鼓在现代社会下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分析。 (一)生存现状 1.经济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的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薅草锣鼓本身就是依托劳动人民集体进行劳作时的歌曲,然而现阶段的集体劳动越来越少,集体出工基本消失。从而导致了薅草锣鼓在一定的程度上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基础。 2.社会环境

通过对宣汉薅草锣鼓的调查,土家族人缺乏薅草锣鼓的传承意识。对于社会的发展,薅草锣鼓没法跟随当地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之中流失,土家族人对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并不热衷,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越来越科技化,对于古老的传承以及物品的延续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薅草锣鼓如果长此发展下去,在未来的社会环境趋势,有可能最终会被淘汰到历史的尘埃当中。 (二)未来发展的必要措施

第一,要对薅草锣鼓建立完整、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档案,如历史渊源、基本内容、艺术特色、人文价值、表现形式等,要有完整、科学、详实的文字记载和叙述。要组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编写和出版关于薅草锣鼓的专著等;第二,要拍摄完整的关于薅草锣鼓的人类学纪录片,并制作光盘,以供长期保存和传承之用;第三,要将薅草锣鼓迅速搬进博物馆,要用雕塑、文字、音响等进行陈列和介绍,以供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学习和传承;第四,对一些表演薅草锣鼓的老艺人,可以仿照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护民间文艺大师的做法,给予一定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使他们基本衣食无忧,能够一心一意带徒弟,为保护和传承薅草锣鼓贡献余生。

结语:从古老的艺术传承,到民间的文化特色;从民族的风俗特点,到民族的精神面貌。薅草锣鼓经过令人惊叹的岁月洗礼,从而得以保存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地变迁,薅草锣鼓已逐渐被淡忘,虽然这种自然之态不可避免,但是对于这种民族的精神的传承,我们还是需要一直延续下去,只有不断的提高传承的意识,保护力度的加强,才能有效的将这种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流传下去,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张伯瑜.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J].中国音乐学,2017,(01):29-36. [2]任红.追忆薅草锣鼓[J].中国三峡,2017,(06):110-111.

[3]陈琴画,桂德承.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J].四川党的建设,2017,(10):81.

[5]秦振川.川渝地区薅草锣鼓的分布与现状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2701):24-29.

[6]贺舟,彭文龙.湘西土家族薅草锣鼓简论[J].黄河之声,2017,(09):77-78. 作者简介:

蒋小晗(1995),女,汉族,四川宣汉人,本科,成都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3d54f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