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境内历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

时间:2023-09-26 19:30: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霍山县境内历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

由于境内地形和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变,水、旱、风、雪、雹、火、清风(低温阴雨)、病虫害、地震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有时交替出现,有时几种灾害同时发生(其中水、旱、清风、病虫害和地震是本县发生次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主要自然灾害),从而限制了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水灾

水旱灾是本县发生次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一般同暴雨有关,灾害的大小取决于暴雨的强度。本县是多暴雨区,年均4次,从春3月到秋11月都会出现,以5——8月汛期最多。1954——1985年,就出现暴雨122次,其中大暴雨20次,特大暴雨3次(195412次,是暴雨最多的一年)。1969年特大暴雨发生在7月中旬。不同季节形成暴雨的原因也不同,春末、初夏多由低槽冷锋造成,梅雨时节和盛夏多由切变低温产生,夏末、秋季是受台风影响的结果。本县水灾之多、灾情之重,在邻县较罕见。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1985年的515年间,发生水灾162次,五年一遇(其中解放后20次,近两年一遇,五年一遇的特大水灾3次),水灾的重现期比全省短(全省500年来水灾的重现期4年左右)。1954年和1969年的特大洪灾更为罕见。 千年来,严重水灾实录

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淮淠水溢,淹民田庐。

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秋,大雨,山谷伏蛟尽起,水溢入城,市人作筏以济,漂溺者无数。水退,积尸盈野。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大水,比隆庆三年高3尺,为害益甚。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四月,蛟发南山、上青一带,水势滔天,河狭不能容,暴水冲出,漂没熟田,立成沙碛;包陵震谷,民居荡折,漂没人畜以壑量。北河水犯城,坏城垛17处,裂城垣20余丈,可撑船入市,淹没一昼夜始退。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七月十三日,大雨,十四日申时水入城,亥时西南诸山起蛟,水高数丈,淹没田庐、人畜无数。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五月二十九日,大雨,山洪暴涨,城内外水深数尺,到六月初一日,城内积水仍未退。西南诸山起蛟,水高2丈。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1月,大雷雨,百草怒生。

民国20年(1931年)7月初,连日暴雨,山洪暴发,鳌山、永安、东岳庙3圩缺口,大水入城。受灾农田9万亩,全塌房屋4000间,淹死牲畜200头,财产损失约10万元,2000余人流离失所。

19545——7月,三个月下雨65天,总降水量1434.2毫米,其中7月连13天降水372毫米,72日一天降水117.7毫米。山洪暴发,冲毁房屋田地无数。

1958年,水旱灾、病虫害同时发生,受灾田地19.44万亩。

1963416——23日、26日、55日,两次连续降雨,烂秧3633亩、烂种60万公斤,全县2万亩春播任务只完成三分之一。6292030分—30230分,强雷暴大风,1小时降水57毫米。雷殛,电伤4人,10.73万亩田地受灾,绝收的1.12万亩,冲毁塘61口,坝埂737处。

1964517日,特大暴雨,日降水170.4毫米,全县76.3%的田地被淹


(重灾占30.3%),毁田地9204亩、塘743口,堰1663道,堤岸350处,倒塌房屋686间,损失粮食1.3万公斤,家禽817头;伤3人,死3人;冲走木材315方,毛竹6196根。仅下符桥区就损失茶叶3250公斤(其中干茶250公斤)大沙埂供销社冲走食盐0.8万公斤。县鱼场冲走鱼种、鱼苗数十万尾,价值近4万元。

19667——10月,先后发生水旱和强雷暴灾,受灾田地11万亩,雷击烧掉房屋96间,粮食近万斤。

19697月初起,连续下雨近半月,714日一天降水480毫米以上(相当于常年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东淠河上游山洪暴发,仅漫水河流量就达9000m3/秒,储水4万立方米以上的27座小型水库同时破坝。中午11时左右,洪水漫过佛子岭水库大坝坝顶1. 5米,持续25小时。12时前,洪水涌进县城,城内积水最深处达3米,4000余人被水围困。国家两次派直升机空投救灾物资。山洪暴发造成泥石流,摧毁大片田地和房屋。上土市公社境内海拔900多米的龙凤山的泥石流冲出5公里以外,把横排生产队的田地、房屋全部埋没。胡家河公社境内的乌龟头山大面积下沉1米多。漫水河、大化坪、诸佛庵等区沿河集镇的街道多被冲毁。许多地方河流改道,城北淠河比原河道升高近2米,河道北移数十米。全县有24个公社受灾,7684户的近3万人口受重灾。

#e#71人,受灾田地9.47万亩(其中2.3万亩稻田和1.36万亩旱地绝收)。毁小型水库27座,机电站21座、堰坝7268道、房屋8089间。冲走粮食20.8万公斤,棉花、食盐和化肥几万公斤,水泥数百吨。淹死耕牛25头、猪124头。冲走毁坏家具、农具和其它物品不计其数。

1975813——16日,受台风影响,全县普降大暴雨(城关地区400米、佛子岭、磨子潭库区500余毫米)。全县42个公社的269个大队(占总数94%)受灾,受灾田地6万多亩(其中1.24万亩绝收)。损失粮食8万多公斤,毁房1780间;冲垮小型水库2座,电站、排灌站29座,桥91座;冲走木4000立方,毛竹3万余根;死9人、伤21人。戴家河公社高桥湾大队冲出一条长7.5公里的新河。

19848月,两次特大降雨,部分地区几小时降雨280毫米,全县30多乡21万多人口受灾,受灾田地近19万亩(其中1.1万亩农田被冲成河道或淤积成沙滩),减产27万公斤。毁房1.3万间(其中学校65所)。公路40公里,7座,小水电站9座(白莲岩、青枫岭两站全部报废),排灌站25处,山塘1043口,2087处;冲走牲畜791头,家禽35万只;成鱼219万尾,鱼苗2000尾,损失近3000万元。 旱灾

本县旱灾的季节分布也同水灾一样,大部分发生在夏秋两季,占全部旱情的80%以上。持续时间短的一个月左右,长的有三季之多(如1934年春、夏、秋连旱)。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到1985年的515年间,发生旱灾114次,4年半一遇(其中解放后19次,近两年一遇,10年一遇的大旱3次),重现期也较全省短(全省500年来旱灾的重现期6年左右)。 400年严重旱灾实录

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大旱,升米百钱。人相食。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夏,大旱,飞蝗满天,……。至秋,田禾尽蚀、疫病大作。人相食,有父母食其子女者。次年夏旱,飞蝗所至,野无青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41c3a6b0717fd5360cdc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