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的基本路径

时间:2022-10-20 08:1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古诗教学的基本路径

作者:钟咏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4

内容摘要: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璀璨明珠,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读来朗朗上口,情感丰富。但是由于诗歌文字凝练,诗人情感丰富,因此给学生理解诗意、诗情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曲径通幽,让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自觉学习,定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 诵读 兴趣 诗情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璀璨的明珠,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读来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情感丰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诗歌文字凝练,诗人情感丰富,因此给学生理解诗意、诗情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曲径通幽,让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自觉学习,定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继承传统,多读多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国文字蕴含着艺术美,周作人先生曾说过:中国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和音乐性的特点,而中国古典诗歌更是浓缩了我国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性质。因此,古典诗歌教学中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多读多诵,在现在仍不可缺少。只有学生学会朗读、背诵,继而才能学会理解、领悟诗歌。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教师范读,学生代表范读,小组读,男女分读、全班读等等。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调乏味,让学生在朗读中走入诗歌的海洋,让学生每读一遍,对诗歌理解就更进一层,感悟就更多一层。譬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读第一遍后,让学生掌握押韵词”“”“”“,了解诗歌基本知识,掌握律诗押韵、对仗的要求,在朗读时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读第二遍后,让学生了解诗歌描绘什么景物,学生会很快指出写了:孤山、水面、云朵、早莺、树、燕子、花草等。对诗歌所写之景有大概印象。读第三遍后,让学生谈谈最喜欢的诗句是哪句,学生往往指出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抓住等关键词语,点拨学生理解诗人描绘的是一幅西湖初春图;读第四遍后,我叫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并加以说明:西湖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学生不经意露出笑容,这时我相信学生已走入诗歌的美景里了。我顺势提问:读着诗歌想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都感受到一种欢快在诗歌里;读第五遍后,学生感受到作者陶醉在良辰美景的激动愉悦心情。到第六遍时,学生不仅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而且会背诵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中少讲多读并不会影响学生对诗歌理解,而且在朗读里领悟诗歌内涵,诗歌意境。正如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锲入了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点拨,就自然懂了。 .激发兴趣,多演多悟

苏霍姆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神奇的过程,能激发起高而持久的兴趣。古诗不像儿歌,通俗易懂,它语言凝练,情感较晦涩,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就产生畏惧、厌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曲径通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畏学、厌学为乐学。 (一)引入歌曲元素,拉近情感距离

中国诗歌讲究押韵,具有韵律美。特别是宋词,是古人配乐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因此曲调虽已失传,但今人喜欢为一些词重新谱曲演唱,流行一时。如李煜的《相见欢》(邓丽君唱过)、苏轼的《水调歌头》(王菲唱过)、岳飞的《满江红》、李清照的《一剪梅》等等,捕捉到这些歌曲元素,引入到教学当中,能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如教授苏轼《水调歌头》,运用多媒体播放王菲演唱的画面,学生一听,兴趣来了,应和着,课堂气氛很轻松,拉近情感距离,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苏轼为什么称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至此,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二)展示动态画面,插上想象翅膀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活泼的动态画面,使诗歌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对所学诗歌的兴奋点,达到课亦始,趣亦生;进行,趣亦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确实激发学生对所学诗歌的兴趣。如学习王维的诗歌,苏轼称其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创作的诗歌多具有绘画美、含蓄美、意境美。譬如教学王维《山居秋暝》,我利用多媒体图画演示,指导学生观赏画面,启示想象。重点欣赏明月山涧图:松间明月的清光与空山雨后的清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女的笑声、缓缓的渔船,和谐完美融合在一起,色彩明朗,给人一种丰富清新的感觉。当这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恨不得化身为古人去游览这美景。还有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诗歌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画面描绘意境里,学生不仅兴趣浓郁,而且培养想象力。 (三)走进诗人世界,换位体味诗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83db48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