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万里知谁许——陆游长城诗意象

时间:2022-08-08 21:0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陆游长城诗意象

北宋宣和七年(1125)冬,金军灭辽后分东西两路击宋,兵锋直逼东京开封府。消息传到京城,君臣乱作一团,宋徽宗假意下罪己诏,以号召各地官民起兵勤王。群臣则要求徽宗禅位,让新皇帝组织抵抗,徽宗不得已退位,由太子赵恒即皇帝位,是为宋钦宗。这年1017日,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陆宰奉诏入朝,全家由水路进京,行舟淮河上,妻子唐介临盆,生下一子,因在旅途中,所以取名陆游。两年后,靖康之祸起,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陆家逃回老家山阴,再两年,金兵渡江,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家改奔东阳,后逐步安定下来。陆游时4岁。家国之不幸,家庭之流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南宋之偏安,复国之无望,也铸就了他伟大的爱国情操。陆游一生有诗词一万余首,抒发了气壮山河的报国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长城是抵抗胡人南下的最为有力的军事设施,自然也就成了陆游用来鼓舞抗金斗志和抒发爱国激情的常用意象。 陆游曾亲临抗金前线,37岁那年,他在镇江府任通判。时右丞相张浚都督江淮各路军马,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收复故土的希望化为泡影,对陆游的打击尤大。后来他几次亲临宋金对峙的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到晚年,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陆游,62岁时又挥动凌云健笔,作《书愤》一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扣住一个字,追述早年北望中原的壮志雄心,怎奈世事多艰,主和派苟安江南,贻误战机,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自诩为塞上长城,只是令人痛心的是,志未酬,鬓先衰。最后,只好追慕诸葛亮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来表达自己的惆怅与悲愤之情。可见,陆游是将毕生抱负比作长城的。

陆游的诗词中,除了像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秦人万里筑长城,不如壮士守北平”“泝流归昆虚,坚守临长城”“夷风方变夏,孰能作长城等嵌入长城字眼的诗句,还有很多借长城上著名关城来抒写胸臆的诗,这些也是陆游的长城诗意象。如榆关,朝践狼山雪,暮宿榆关云”“旗驰捷奏,雪夜夺榆关”“逐虏榆关期尚远,不妨随处得婆娑”“黑黄旗端未免,会冲风雪出榆关”“榆关瀚海知何在,目送飞鸿入暮烟……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区概念,位于抚宁中部,南至海、北至山,隋唐时期是防御辽东高句丽入侵的重要军事重地,明洪武年间移至山海关,故后世把山海关也称作榆关。再如雁门,最有名的一首是《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雁门是南宋西北边防重镇,雁门关曾是宋辽分界线,这是一首记梦词,上阕写梦游,下阕写梦醒,梦境与现实的错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徒生无限感慨。

记梦诗词是陆游爱国情怀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看似荒诞,实则悲凉。据清人赵翼统计,陆游的记梦诗词有99首。《楼上醉书》中也出现了长城关隘松亭关,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睡梦中听到收复沦陷已久的松亭关的消息,高兴地大叫起来,诗人收复河山的心愿是多么迫切强烈!总体而言,这些梦诗的笔调既


是浪漫的又是孤愤的,将无法实现的报国之情托付于梦,是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产物。

爱国主义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是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陆游长城诗意象,恰是爱国诗作中的美丽浪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17abe7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