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概况

时间:2022-11-02 22:1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代边塞诗概况



唐朝的疆域,最西曾经到达过咸海之滨,最北曾包括西伯利亚,最东一度拥有萨哈林岛的大部分。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沿边设六大都护府。超级大国的地位,使唐王朝一直存在着棘手的边境问题。边关在呼唤,呼唤热血青年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身体。试而不第,铨而不叙,很多士子开始对自己的性格才华重新估价,走上了博取身前身后名的第三条道路,来到边关。 于是在唐代诗坛上,有了一批位卑而名高的诗人,虽然他们在仕途上落拓不遇,但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却激荡着他们的诗情,使他们的创造出了大量的边塞诗。唐代边塞诗的创作纵贯初、盛、中、晚唐整个过程,约计两千余首。由于国力强弱不同,在对外战争中的胜负不同,每个时期的边塞诗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各个社会时期的社会情况和戍边将士的思想情感。

大唐初期,天下甫定,一统王朝的元气正徐徐上升,受帝国蓬勃时代精神的激发以及边战频繁的刺激等因素,边塞生活成为初唐诗歌的重要题材。但整个说来,尚觉力不从心,国家时遭侵袭,因而边塞诗中常常充盈着一种强烈的愤激之情,同时伴有沉重的压抑之感,使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呈现出郁勃的特点。这种郁勃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一是对于时事政治的唱然长叹。前者在初唐四杰中表现尤为明显,“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炯《从军行)))“须应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卢照邻《战城南)))都充满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后者在陈子昂身上体现的最为出色,“肉食谋何失,黎蕾缅纵横”(《感遇》一十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对国事的忧郁愤激之情儿可充塞宇宙。陈了昂和四杰中的骆宾王他们都数度从军出塞,对边塞生活描绘逼真,感触深沉。他们的边塞诗,无论是在他们自己的诗歌中还是在唐代边塞诗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主导风格是豪雄。空前强大的国力和高度繁荣的经济,赋予了士子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动辄以王侯卿相自许。尤其在开元天宝年间,朝廷大事边功,出现了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以守边博得高爵的著名将领,为当时士人展示了一条封侯的捷径。于是热衷功名大有豪侠之风的士子慷慨从军,或游历幽燕或出使边陲,写下了大量边塞诗,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作家,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边塞诗派。气势磅礴的边塞战争,也赋予了诗歌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军旅英雄,描绘了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战争,表现了唐军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激荡着一种气吞骄虏的雄风,从戎成为反复鼓吹的主题,“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王维《燕支行》)“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其一);许多诗对效忠君国作了热情的赞许,更对武功作了热烈的颂扬,与此同时,普遍贬斥和亲,“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安西》);即使在写战争的苦难时,也具有一种雄浑的底蕴,怨气之中含有豪气,“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适《燕歌行》)同时诗人们对边地的奇景奇事,充满激情,黄沙莽莽、寥廓戈壁、


白草遍地、火山热海、长河落日、孤城险关,种种迥异于中原的异域风物进入诗人的审美视界,大大拓宽了诗歌的美学境界。

盛唐诗人中可以直接归入边塞诗派的作家并不多,但创作过边塞诗的盛唐作家则是一个颇为庞大的群体,其作家人数之广、作品数量之多,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都写过一些精妙绝伦的边塞诗作。他们的从军、出塞生活大大丰富了其创作题材,边塞的壮丽风光,边疆的地理、交通、民俗、民族交往,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在他们诗中均有充分的反映,如王维作品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意境的雄浑,岑参代表性诗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景的绝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显然是以厚实的相关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李顺、土吕龄虽无从军与边塞生活的经历,却以乐府旧题写出新意,把盛唐气象融汇到其边塞诗作中去。这些诗作,令人鼓舞、振奋,千载之下,仍虎虎有生气,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的强音、民族精神的集中体验。在这众多的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成就最高。一人虽然都有军旅生涯的体验,诗风却不尽相同。作为一位真正具有军事才能的政治家,高适的诗歌融汇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总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以政论的笔调表达对战争的意见,反映现实的深度在同时代的边塞诗人中首屈一指。此外由于他的大部分作品写于安史之乱以前,坎凛的早年经历使他的诗歌颇多寓壮气于苍凉之中的慷慨悲歌,如其代表作《燕歌行》,全诗格调慷慨激荡、跌宕多姿,既包孕着丰富凝重的社会内容又闪现出悲壮雄浑的艺术美。岑参的边塞生活体验最为丰富,他的两次从军,卞要出于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同时他又是一位性情极为好奇的诗人,因此他总是以浓重的色调描绘西北边疆的奇丽风光和异域风情,诗歌具有浓重的浪漫色彩。如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泰送出师西征》等都充满了瑰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和慷慨豪迈的英雄气概。

中唐之初,经过安史之乱的严重破坏,唐王朝国力日衰,但“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李益《北至太原》),出于对盛世的追怀恋慕及再造中兴的愿望,此时的边塞诗尚承盛唐余绪,如李益《塞下曲》“伏波不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剑射天山”壮怀激烈,英雄气概不减盛唐。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组诗也同样雄放老辣,展示了大唐将士所向无敌的英武,即使放在盛唐诗人的集了中也不会逊色。中唐后期,着陇右大片国土的沦没,边患日重“外国仇虚结,中华愤莫仲”(张枯《咏史一)))国内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相互.攻伐,内忧外患的深重使得边塞诗的浪漫豪情逐渐淡弱,现实的色彩愈益加浓。诗人对社会病疾的批判揭露、对驱逐外虏恢复故土的大声疾呼、对国家危局的深切关注和深重的陇患意识、对国运日下的伤捅情绪以及对征戍之苦、边愁乡思的描写抒发等成为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不知何处吹芦竹,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常建《塞下曲》)都极力渲染了戍边将士苦战不归的怨愤,境界悲凉。“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陶《陇西行》)在歌颂唐军将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爱国精神的同时,更揭露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痛苦和灾难。

晚唐时期,唐王朝势力更趋衰落,外患更加频繁,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得本己千疮百孔的唐王朝更加摇摇欲坠。加上此时科举的腐滥使得大批知识分子被拒之于仕途之外,怀才不遇、有志难抒。即使那些有幸跻身于利途者,由于国势的衰落和政治的腐败,也同样难以施展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377a2f4b73f242336c5f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