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赏析

时间:2022-10-13 07:06: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离骚》(节选)赏析 王书云 学习目的 1.学习屈原的爱国热忱、坚强意志和高 洁品格。 2了解《离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 1? 味《离骚》的抒情主人公的爱国精神、斗争意志和高洁的人格。 2? 认识《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3? 掌握《离骚》的比兴手法。 学习难点 1? 阅读和理解课文。 2. 浪漫主义特色 思考练习题目 屈原的人格美在何处 ,有什么现实意义 的浪漫主义手法是如何表现的 本文的“比”“兴”手法意义何 * * 阅读与理解: 1.《离骚》简介: 《离骚》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篇自序性的抒情诗。 《离骚》又是楚辞的代表作,人称楚辞为“骚体”或“骚”“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一种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诗体。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于是《楚辞》又成为《诗经》之后的另一部诗歌总集。 题目“离骚”二字,原是楚国民歌乐曲名,“牢骚”“牢愁”的音转;它又含有遭遇忧患、内心抑郁不平的意思。司马迁认为是“离忧”,班固认为是“遭忧”,王逸理解为“别愁” 《离骚》全篇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诗人的身世、品质、抱负、与楚王和谄人的矛盾及矢志不渝的斗志;第二层写诗人对“美政”理想的追求和追求的失败。并对不见容于君,不受知于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第三层写诗人想出国远游,寻求实现抱负的机会,却终于不肯背离祖国,准备以身殉国。 2.译文(节选部分) 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呀,我尊敬的父亲名叫伯庸。在寅年的正月啊,寅庚日我降生到人间。父亲端相我初生时的气度啊,便赐给我一个美好的名字。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的字叫灵均。 我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美好的仪态。我把江离和辟芷披在身上啊,芬芳的秋兰结成佩饰戴在腰间。时光象水流一样快呀,只恐年岁不等我。早晨到高坡去摘取木兰啊,晚上到沙洲去摘取宿莽。时光飞逝不会久留啊,春秋四季频繁地更替。看见草木如此凋零啊,担心美人转眼到了暮年。楚王为何不趁年轻抛弃秽政?为什么不把这种法度改变?楚王如肯委任贤臣啊,我愿做先驱前来探路。 昔日三王德行醇正啊,那一定是群贤荟萃的地方。岂但把蕙芷结成佩饰?申椒和菌桂也戴在身上。那唐尧和虞舜光明正大啊,遵循正道前途无量。夏桀、商纣何等猖狂恣肆,走上斜路而寸步难行。那结党营私的贵族苟且偷安,把楚王

1 / 3


引到危险狭隘的路上。哪里是我惧怕灾祸呀,只恐国家倾覆灭亡。我要迅速奔走在皇舆前后啊,使它走上前王的道路。楚王不察我的心迹啊,反听信谗言而盛怒。我本知忠言直谏会酿成祸患,想忍耐却又不能弃止。指向九天来发誓啊,那都是为楚王的缘故。你当初既与我有约在先,后来却反悔另有打算。我已不惧怕被疏离啊,只name=baidusnap0>忧伤楚王屡次改变主见。 我栽种了九畹芳兰啊,又种植了百亩香蕙。一陇陇种上留夷和揭车啊,还穿插种上杜衡和芳芷。希望香草的枝叶高大茂盛啊,愿等待成熟我将收割。岂料枯萎死亡令人忧伤啊,哀叹众芳草荒芜秽变。 众人竞相追权逐利啊,已盈满仍无厌无休。他们宽恕自己而苛责别人,各自生发疾贤妒能的心理。象马匹奔驰般地追逐权利,并不是我心中之所急。渐渐的老之将至啊,只恐美名不能树立。早晨饮木兰欲滴的露水啊,晚上吃秋菊初绽的花瓣。只要我的情质果真美好而精诚专一,即使长期贫困、面有饥色又有何忧伤把木兰和兰槐的根结在一起啊,穿薜荔的花蕊当作珠玑,用菌桂穿起蕙草做圆璧啊,把胡绳搓成香索当作垂坠的美玉。我这样的服饰是效法先贤啊,这不是世俗所能佩服。我虽与当今之人不相容啊,却愿依彭咸留下的榜样行事。 长叹息而拭泪啊,哀人生诸多艰难。我唯有好修美而自律啊,早晨忠心进谏晚上又被废止。既废弃我以蕙做佩饰啊,又加之以采集白芷。只要是我心中所喜好的,即使九死我也不悔恨。怨楚王放纵恣肆啊,终不能体察民心。众女妒忌我蛾眉婉转啊,造谣污蔑说我邪淫。实在是时俗善于取巧啊,背弃了法度而改变措施。违背了正道而追求邪曲啊,竞把苟合取容当做法则。忧愁苦闷而不得志啊,在此时我的抱负独不能展施。宁可猝死或流亡啊,也不容忍苟合取媚于人。猛禽独自翱翔啊,自古本来如此。方圆怎么能相合?有谁异道能相安?心志受到委屈和压抑啊,我忍受着过错和耻辱。保持清白为正义而献身啊,本来是古圣所嘉许的美德。 后悔对前途没有察看清楚啊,伫立眺望我想要回返。回转我的车踏上昔日的路啊,趁着迷途还不远。让我的马在生有兰草的河湾漫步啊,在有椒树的山丘上奔驰且流连。进身君前不被任用反而获罪啊,退步我将重新整制以前的衣衫。裁制菱荷的叶做上衣啊,采集荷花来做裙裳。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我的情操依旧高洁芬芳。我头戴高高的冠冕啊,腰悬长长的佩剑。香草的芬芳和佩玉的光泽交集啊,唯有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损伤。忽然回头纵目远望啊,目光顾望到荒远的四方。我的佩饰缤纷而繁盛啊,香草的芬芳浓烈而彰扬。

2 / 3


人生各有所乐啊,我独把修洁作为一贯的习尚。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啊,我的心岂能被任何困厄挫伤。 1.诗人的形象: “帝高阳”三句――诗人出身高贵,具有与生俱来的不凡气度。 “名余”句――诗人名为“正则”正:公正;则:法则,隐括屈原名“平”。诗人字为“灵均”,灵:美、善;均,平坦,隐括屈原字“原”。诗人的名字暗含其人格的公正、刚直。 “纷吾……迟暮”――喻诗人珍惜青春,只争朝夕,修养高洁的志趣、纯正的品格,锻炼治国的才能。 “不抚壮……先路”――诗人主张变法图强、改革政治,并愿为此奔走呼号,作开路先锋。 “昔三后……窘步”――诗人赞扬尧、舜、禹等贤明君主的政治光明正大,因而前途宽广;桀纣等暴君狂妄邪恶,因而寸步难行。以古喻今,劝谏楚王坚持美政,抛弃秽政。 “惟夫党……险隘”――指斥楚国把持政权的贵族集团苟安享乐,把楚王引上危险狭隘的绝路。 “岂余身……踵武”――诗人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迅疾地奔走在楚王前后,要在政治上使怀王走上前王的正路。 “荃不察几”句――诗人怨恨楚王昏庸,希望楚王能选贤任能。 “初既与”二句――诗人指责楚王反复无常,屡屡改变主张,希望楚王能遵循法度。 “余固知”二句――诗人忠言直谏,正道直行,为国家的命运、前途,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余既滋兰……将刈”――喻诗人培养贤才,希望俊杰成就,为国效力。 “虽萎绝”句――喻培育的贤才有的受到迫害,有的变节流俗。 “众皆竞进”二句――诗人痛斥群小追权争利、贪得无厌、疾贤妒能、苛责忠良。 “忽驰骛……遗则”――诗人决不象群小那样急于追逐势利,只恐终生美名不扬。毕生修养高洁的品质和操守,即使遭受困厄也不顾及。并且效法古圣先贤,誓死坚持美政理想。 “长太息……未悔”――诗人忧国忧民,修德自律,忠心进谏而不被楚王采纳,但诗人却坚持志向,九死不悔。 “怨灵修……此时也”――诗人怨恨楚王任意行事,希望楚王励精图治,体察民心;指斥世俗诽谤诬陷、背正趋邪、苟合取容,使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不能施展。 “宁溘死……之所厚”――诗人面对逆境:楚王昏庸、群小误国、“众芳”变质,矢志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固守洁白操守,卓尔不群。宁可牺牲生命,承受迫害,决不随俗方圆。 “步余马……其弥章”――喻诗人被疏离退身,却永葆自己高洁的品质。 “民生……可惩”――总结上文。“好修”是诗人毕生的行为准则:始“修能”以事君;遇谗、见废“修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ee8d1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