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搭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

时间:2023-05-05 06:0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搭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

的服务体系

长期护理险

近年来,青岛市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老龄健康事业推进格局,不断满足老年人“防、医、养、康、护”的切实需要。目前,青岛市人均期望寿命81.4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青岛市注重顶层设计。一方面,青岛市将打造健康养老列为全市重点任务推进,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市老龄委组成,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成立了青岛市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列入各区市、各部门重点考核内容;各区市成立了相应工作组织并出台实施方案,青岛市卫健委牵头定期对各区市、各成员单位进行督查评估。另一方面,青岛市相继出台了包括《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等在内的十几个老龄健康工作政策文件,推进老龄健康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病有所医为主导优化医疗资源

为让老年人“病有所医”,青岛在医疗康养机构设置审批、人才引进培养、医疗保险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出台优惠政策。目前,全市324家各级医院、2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87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老年人享受挂号、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六优先”;青岛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照护”管理,推进家庭医生、医保门诊统筹和居家医养“三约合一”实名制签约服务,在国内首创为“三高患者”免费提供7种基本药物;推行区市、镇街、社区(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老年人“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康复回社区”。目前,青岛市人均期望寿命81.4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发展六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青岛围绕医养结合先行市、示范市建


设目标,探索发展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联合、医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等六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搭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实现了“防、医、养、康、护”服务一体化。目前,全市有各级医养结合机构877家,并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上门提供健康服务;全市有养老机构260家,养老床位6.8万张;上线了“青岛智慧养老”平台,整合各类为老服务机构和组织1475个,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此外,青岛还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累计支付资金约28亿元,让6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受益。

资金双保险让养老和意外免担忧

为给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青岛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200多万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实现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十六连涨”、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三次上调;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到达90.5%76.1%;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高龄老年人津贴普惠制度,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出资约3600万元,为全市老年人每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险。此外,青岛还不断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造了城镇社区“15分钟文化体育健身圈”;建成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8处、新增养老床位19305张,实现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通讯员陈方超摄影苏健 关于《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

《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指出,凡是经照护需求等级评估,达到三、四、五级失能或重度失智的,都可以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2021年新《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增加了参保居民生活照料待遇,与城镇参保职工一样,给予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双重保障,实现了制度公平。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失能失智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基本照护服务保障或资金保障。为轻中度失能失智人员及高危人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62838b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