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讲点国学——《小儿语》 《小儿语》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说话习惯,观察习惯,涵养习惯等等,均为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字字珠玑,句句碧玉。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人要沉着稳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气定神闲,行动时张弛有度,言语时恰如其分,不可玩笑过头,不可恶语中伤,不可轻浮随便,不可得意忘形。 不要拿腔作调,不要忸怩作态,不能嬉皮笑脸,不能多嘴多舌,不要莺莺耳语,不要尖声刺耳。最好气出丹田,字正腔圆,掷地有声,抑扬顿挫,珠圆玉润。 如今社会,真正寻找训练孩子说话的地方很少,即便是电视台、影视剧等一些媒体和作品,也很难让孩子学有榜样。男生卖娘;女生发嗲,都跟湖南卫视主持人闹剧一般,吵得人鸡犬不宁,四邻不安。 人生修养,说话始。耐心倾听,不抢话头。自己表达,稳健适度。而作为学生,不管时代进化到何种程度,也必须训练自己的学生样子,即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走有走样,吃有吃样,玩有玩样,学有学样。这就是涵养,这就是人生重要的课程。 与人讲话 看人面色 意不相投 不须强说 和人讲话,注意力要集中,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看人眼睛,察言观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会骗人。聆听对方,学会倾听,善说者不如会听者,听懂诉求,听懂弦外之音。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遇到眼神飘忽,坐立不安,若有所思,左顾右盼,盛气凌人,傲慢偏见,一定三缄其口,多言无益。 青蛙和雄鸡的寓言:多言何益? 前面两则讲的都是习惯问题。习惯成自然。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叶圣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好习惯受用终生:好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修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与坚持。好习惯是一种高贵的品德,惟有成功者才会拥有。好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势力,会帮助一个人健康地成长。当节俭成为习惯,人会变得富裕;当勤奋变成习惯,成功随时相伴;当助人成为习惯,价值随之体现;当奉献成为习惯,高风亮节自然水到渠成。当思考成了习惯,聪明自然相伴,当写作成为习惯,精神快感不请而至。 世间艺业 要会一件 有时贫穷 救你患难 俗话说:一招先,吃遍天。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还有技术。这种信心就来自于你的深厚的底蕴,所以必须练就自己的看家本领。有些人被成为“书呆子”,有些人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最终也获得了较高学历,可是生活能力却一塌糊涂。我很羡慕那些技校生,他们的生活能力让人敬佩,生活上的小问题,小技巧,驾轻就熟。其实仔细想来,生活中没有什么大问题,都是一些小事情,如果能把小事情解决好,就可以变成大人物,至少让自己感觉生活很美好,让身边的人感觉生活很美丽。学习上夸夸其谈,远不如生活上脚踏实地。生活毕竟是实实在在的。精神生活和读书的关系不大,和生活能力关系密切。所谓艺多不压身,倒是成就君子之名。 凡成功者,都是在某一项目上有自己的特点的人:姚明、李宁、校长、老师、老板、刘伟用脚弹钢琴,卓君的舞蹈,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老毕的星光大道,李勇的非常6+1,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刘谦的魔术…… 职业无贵贱,人格有高下。像早期劳模时传祥是个掏粪工,早期劳模李素丽是公交车售票员。像袁隆平,大科学家,从事的却是田间地头的工作,建立起自己矗立在稻田里的帝国,国家天文台竟然用他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名声响彻宇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a12ff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