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晚餐:《第三地晚餐》的意象和女性主题(一)

时间:2023-10-03 23:04: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爱的晚餐:《第三地晚餐》的意象和女性主题()

摘要:女作家迟子建的中篇小说《第三地晚餐》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本文解读作品中驴,羊和晚餐三个意象,分析作家对其笔下女性所寄予的深切同情,以及作家对建设和谐的男女关系所持有的希望和信心。 主题词:《第三地晚餐》驴羊晚餐女性主义 (一)《第三地晚餐》

第二天马每文就出院回家了。他们又回到了大卧室,相拥而眠。陈青把去年夏日正午撕裂了的那件白地紫花饿睡衣又缝补起来,穿着它在厨房为丈夫精心操持着一日三餐。她用了金黄色的丝线连缀那长长的口子,所以它看上去既像是从天边飞来的一缕晚霞,又像一株摇曳在紫花丛中的黄熟了的麦穗。《第三地晚餐》

中篇小说《第三地晚餐》的时间跨度为一年,叙述了女记者陈青在《寒市早报》的工作,其父母家庭的生活,以及她和马每文的婚姻。

陈青主编副刊部的文学菜瓜饭”,但此栏目被一削再削,让位与吸引读者眼球的再婚堂夜话,自己也面临下岗。

陈青父亲陈大柱嫌弃妻子独臂,与楼上王卷毛私通,陈师母终日看人宰羊,后来用刀将二人杀死,自己也因心脏病发作猝死监禁室。 陈青和丈夫马每文之间,因拒绝丈夫床第要求,撕破一件马每文买给前妻的睡衣而产生裂痕,经历了第三地的互相猜忌,后借陈工作,家庭变故和马患胃癌的契机,相互更加了解,感情得以升华。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小说偏爱的主题。《第三地晚餐》有关三位女性的感情经历:陈青本人,陈青的母亲——陈师母,以及陈青的继女——蒋宜云。正如小说标题所示,她们在生活中都遭遇了第三地的问题。

陈青最早听说第三地这个词是从她最好的女友张灵那里,当得知第三地就是指情人幽会之地时,她顿时觉得脸颊发烫。在陈青看来,第三地是家庭以外的野窝,是一处纵容人的欲望的地方。然而,天意弄人,陈青最热烈的一次恋爱却与第三地有关。多年前她曾经爱上当地最有才华的建筑师徐一加,与他频繁幽会。后来徐一加的一句话使他们彻底分开,因为她明白对方是在告诫她自己不可能抛妻弃子与她光明正大地做夫妻。在离开徐一加的那个冬夜,她独自在街上徘徊,无家可归。那种凄凉孤寂寒彻心扉,成为她一生的伤痛。对于陈青,第三地曾是消魂的温柔乡,更是伤心的断情崖。

陈师母是第三地的牺牲品。天生的大美人,却因工伤失去了一只胳膊,于是嫁给了又矮又丑的陈大柱。这是一个脾气暴躁、爱耍酒疯的粗俗汉子,尽管有老婆整天低眉顺眼地伺候着,还经常与邻居王卷毛偷情,而且偷得理直气壮,因为他说被女人用两条胳膊搂着的滋味实在太好,抵挡不了。陈师母终于忍无可忍,在圣诞夜杀死了丈夫和王卷毛。不久,她心脏病突发,死在监室。

蒋宜云是第三地的猎奇者。她青春貌美,才华出众。起初她不顾陈青反对,与已有家室的徐一加爱得浓烈火辣,后来这段情爆裂了,散发出刺鼻的焦糊味:蒋宜云向媒体披露了她与徐一加的婚外恋情,使这个伪君子彻底现了原形。 《第三地晚餐》的背景纷乱低沉:陈师母像只待宰的羔羊,无助地呻吟着,直至痛得发了狂,成为杀人凶犯;蒋宜云是折了枝的野玫瑰,刺了摘花浪子的手,也褪去了青春的娇艳芬芳;张灵,一只迷途的羔羊,流连于第三地,依然找不到爱情的归宿。在男人面前,女人们痛着,伤了,迷茫着。

迟子建说过,我的很多作品意象是苍凉的,情调是忧伤的。在这种苍凉和忧伤之中,温情应该是寒夜尽头的几缕晨曦。谈到作品《亲亲土豆》时,她说自己是特别渴求在残酷现实生活中寻求温暖的一个作者,我觉得这种温暖是值得人为之动容的。管怀国认为迟子建许


多作品所呈现的回归式结构艺术性地表达了作者的温情主义世界观。即不拒绝生活中的苦难,但拒绝在苦难中的绝望和沉沦。文能在采访中谈到她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你的创作中一以贯之地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那是一种在沉重、庸常的生活中慰藉人心的温情,一缕穿透黑暗的生存夜空的希望之光,这种希望之光又不是虚无飘渺的乌托邦承诺,她如同一年一度如期而至的元宵、秧歌一样,成了支撑人们生活下去的理由,同时在这温情之中也寄寓了你作为作家的理想。而她自己则说,忧伤可以说是我作品弥漫着的一种气息,这种忧伤表现在对生之挣扎的忧伤,对幸福的获得满含辛酸的忧伤,对苍茫世事变幻无常的忧伤。不绝望可以理解为,对生之忧伤中温情亮色的感动,对能照亮人生的一缕人性之光的向往,这些,是人活下去的巨大动力

的确,迟子建是个温情的作家,她的文字不是为了窒息或压抑,而是为了唤醒和感动。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重点分析《第三地晚餐》中的女性形象,说明作家的温情主义世界观如何在女性主义话题男性女性如何相处中得以反映。我们认为,通过对驴,羊和晚餐三个意象的运用,迟子建成功地让读者在寒夜尽头看到晨曦。她在寄予女性弱势群体深切同情的同时,对建设一种充满爱与和谐的男女关系坚持独有的希望和信心。 (二)驴和羊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 是温柔的,又骑着驴, 就是骑着驴驹子。《马太福音》215 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 权柄,丰富,智慧,能力 尊贵,荣耀,颂赞的。《启示录》512 《圣经》里,驴是温柔谦卑的象征而羊是献祭的象征。耶稣常被比做羔羊,因他温柔纯洁,毫无罪孽,却甘愿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拯救世人。小说中的驴和羊又是怎样的境地呢? 提到羊之前,有驴做铺垫。一个烈日的中午,陈青穿过红蓝巷,看到一头驴拉了一车的瓷砖停在巷子里。一只闪着绸缎般光泽的肥头大耳的沙皮狗在二楼的阳台叫,狗叫着,抱着它肥胖的女主人那浮白的脸上就现出满足的笑容。而那毛驴歪着头,沉静地站在那里,被烈日炙烤着。狗对它的敌意,并没有使它有丝毫躁动。它那安详而隐忍的神色深深打动了陈青,她情不自禁地把凉帽摘下,戴在驴头上。她的举动让沙皮狗很愤怒,它叫得越来越激烈。陈青不敢看驴戴着凉帽的样子,她一路向前,飞快地走出红蓝巷,上了人生鼎沸的正午街,回到林水花园的家。一入家门,她的泪水便扑簌簌地落下来。

陈青为毛驴而哭,为毛驴的主人而哭。狗的主人在家里享受着冷气,笑看毛驴的主人不得不在炎炎烈日下一箱一箱地扛瓷砖。陈青也是为自己而哭。身为主编,菜瓜饭一刮再刮身为女人呢,丈夫马每文前妻的影子挥之不去,前情人徐一加带给她的伤害一如寒夜漫长。因了一只毛驴,那日中午她拒绝了丈夫马的求爱,这是精神之于对物质,女性之于男性的拒绝,是弱者对于强者的反抗姿态。当时萦绕心头的,除了烈日下的沉默的驴,定也有家人跟着马每文开的车,如同一群乞丐可怜巴巴地跟着一个富人有和徐一加在一起那种受羞辱和欺骗的感觉。

第一次提到羊,是陈青回到苏曼里,到砖窑厂找母亲。陈青走到砖窑厂时,听到了羊绝命的叫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一声比一声凄厉,一声比一声微弱和短促。陈青想到了那个正午在红蓝巷看到的驴,眼睛不由得湿了。等她找到母亲,悄悄拉她衣襟时,亲回过头,她们彼此吃惊地张大了嘴,说不出一句话来,因为他们都从对方的眼里看见了泪花!

借用波伏瓦的语言,陈师母是女性作为客体他者第二性的典型代表。她少个胳膊,又老又丑:虽然刚踏过六十岁的门槛,可看上去却像七十岁的人了,头发全白了,牙齿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e50cd7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