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塞下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相关的创作情况。 2、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2学情分析 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早年从军,曾至朔方、幽州、口坊、口宁等地 ,自编从军诗50首。他的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书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明代胡应麟《诗薮》:”七言绝,开元之下,但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 他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从总体说,是中唐诗人所不可企及的。这些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闪烁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按内容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书写自己的从军生活和壮烈情怀。有的抒发了从军报国、收复失地、安边定远的豪情壮志。第二类:主要叙写边塞战争的实际,赞扬广大将士的报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反映并同情广大将士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并抨击朝廷戍边无策和边将腐败无能。第三类:是描写边塞风光和日常生活。 2【讲授】研习文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87b47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