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草圣,千古之绝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代草圣,千古之绝 There were lots of calligraphers who specialized in writing cursive scrip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but only Zhang Xu was known as the Master of Cursive Script. Born in 675 AD, he absorbed the essence from his predecessors and integrated with his own innovations,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Chinese cursive script. 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上,以草书见长者不少,但能名之为“草圣”的,只有张旭一人,连与之并称“颠张醉素”的怀素和尚都要屈居其下。其草书作品集前人之大成,又能自出机杼,代表了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水准。 张旭(675~约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也算承继家学。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当然,最出名还要数作书的状态。据史料记载,他经常喝得大醉,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因此人送“张颠”之号。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国史补》载:“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饮醉辄草书,挥笔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后辈言笔札者,虞、欧、褚、薛。或有异论,至长史无间言。”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也曾记录:“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尝于邺县见云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从舞剑悟出草书精髓,足见其艺术天赋,更见其作品必然龙蛇飞舞、气象万千。 虽然也曾入仕为官,但张旭却表现得更像一个纯粹甚至天真的艺术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连唐文宗都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并为“三绝”。可见其草书名重于时。 书如其人,张旭草书就如同他“张颠”的形象落于纸上,变幻莫测,惊世骇俗。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他自己也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因此其草书看起来很颠狂,但章法却是相当规范的,只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升华为一种狂草。在规章之外,其草书深富情感,并融汇了盛唐时期大气磅礴、浪漫恣肆的时代精神,这才是他的作品高出其他人的所在。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明人本道生云,张旭草书“行笔如空中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 盛唐久远,张旭作品流传不多,目前可知确定为张旭精品的仅有《古诗四帖》《肚痛贴》《郎官石柱记》等寥寥几件。其中《郎官石柱记》最为可靠,虽为楷书作品,却可以从中窥见另一种气质的张旭。 《郎官石柱记》全名《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唐人陈九言撰。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现藏日本。其字体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楷势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展现出楷书的精妙。《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古诗四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通篇共40行、188字,以五色彩笺纸草书古诗四首,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被誉为草书巅峰之作。即便是否为张旭作品仍有争议,但无疑是张旭笔法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此作特点是较前人草书更为狂放,整体气势如长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11aa34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