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运用方言,提高教学效率 就温州的方言来看,清江以北属台州方言片,以大荆镇为代表,称大荆话(大荆话泛指乐清市清江以北大荆、仙溪、雁荡、芙蓉、清北等地的方言)。乐清方言充分体现了温、台两个方言片交接地段的变化,极富特色。大荆话是古吴语的继承者,是南吴语的代表之一,保留了很多古语古音,也保留了一些在多数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因此,我认为,适度地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方言,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大荆方言词语——“有趣兮有趣” 大荆话词汇引入课堂的主要抓手可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写具有大荆、乐清本地特色的词语 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台阶》一文生字“凼”(水坑)时,适时结合“土话”,教写“丼”(读dang35,地上的坑,或物体身体上的凹陷)字,又联系到雁荡山大镬寺的“镬”字,都予以板书。当时学生们心情放松,气氛活跃,还争相抄录方言词,课堂效果极佳。 然后,我趁热打铁,在随笔展示课上,又教写了很多“大荆特色词”。有名词:栾(柚子)、老安(妻子)、大虫(《水浒》中的写法)等等。动词:玍(读ning42,勉力支撑)、捋(读lai35,轻轻抚摸)、咄(读dai213,鸟啄物)等等。形容词:龌龊、邋遢(肮脏)、光生(干净)、冇(没有)等等。 2.指出本地方言的有趣现象 用一些令人忌讳的,不吉利的詈词来代替“非常”,极言程度之深。如:死人远、短命好、棺材贵、死人硬、瞙瞊灵清等。我并且结合李白词《菩萨蛮》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来讲,特别指出这种情形一般用于消极意义。这样,既让学生对方言词汇的运用更得心应手,又激发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爱好与探究。 3.讲一些特殊的习惯用语 如:绿壳(指海盗,因为以前的海盗船通体绿色)、野徒(傻瓜)、孱人(无能的人)、搭人针(斤斤计较)等。如我在2010年温州市“领雁工程”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观摩研讨课《端午的鸭蛋》上,让学生感悟鸭蛋的“样子秀气”和“样子蠢”的教学环节中,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入大荆话“木鼓鼓”来形容鸭蛋的“蠢”,学生们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紧张的课堂气氛变轻松了,课堂氛围更和谐了。这一日常课堂中俯拾皆是的细节,课后竟深得与会教师的赞同与好评,颇出于我的意料之外。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将大荆话的形式和温州话的形式予以比较,这样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与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当今的语文教学,虽然百家争鸣,变化极快,但任是“花头多多”,终究还是脱离不了作为工具性的一面,需进行有效的语言教学的。 二、文言结合方言——“要紧兮要紧”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就是对古汉语词汇和古代语法的掌握。所以,温州地区的教师教学文言文和古典小说,如与方言相结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从文言词语上看,无论是词汇或是词义,方言中都有很多保留 我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古典长篇小说单元的《智取生辰纲》时,对文中的“尴尬”“恁地”(如此)、“休要”(大荆话合音词,读xiao35,不要)、“做大”(摆架子)、“体统”(规矩)、“把枣子过口”(下酒)、“看他不得”(看不惯他那样子)、“松林里影着一个人”(遮蔽、躲)等词义的理解就结合大荆方言来讲解,真是锦上添花,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妙效。当时学生兴趣高涨,还有同学干脆用“土话”朗读文章,模拟说话人的语气来讲故事。想不到这节课竟成了学生的美谈和他们心目中的精品课。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特别多,温州话的第一人称“吾”,大荆话的第二人称“尔”,都是文言中常用代词。还有第三人称的“渠(读ggi31)”,《三国志》中即有:“女婿昨日来,必是渠所窃。”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也有。教学中只需予以文言结合方言,便可以一当十,学生牢记不忘。 2.大荆话中保存了许多古词古义 大荆话中大量词汇是传承古汉语而来,如今还保留了不少古代的词语(但是,古汉语许多词汇在普通话里已经死去,不再使用)。如“呒何”(不久)“洞开”(大开) “弗”(先秦文学的否定副词多用此字,如九年级下册的《曹刿论战》)等,我在教学古今异义词时,两相结合,往往都能事半功倍。如“汤”(热水),“憨”(傻气),“不啻”(不止),“拎”(提),“温炖”(不冷不热),“身长九尺”(高),“听取蛙声一片”(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等等的教学,莫不如此。 总之,作为南吴语一支的大荆话,有大量词汇是传承古汉语而来,如今还保留了不少古代的词汇(但是,古汉语许多词汇在普通话里已经死去,不再使用);有着最完善的语音体系,语言面貌的美感是普通话所无法比拟的。所以,适当地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方言词汇,是切实可行且有提高课堂实效的。当然,我的一管之见,尚为粗浅,在这里抛砖引玉,以待有识者来日丰富之,完善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1a5448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