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算盘

时间:2022-08-18 02:02:4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故事是——

爷爷的“算盘”

我的爷爷有一把算盘,用了30年。2003年它光荣“退休”后,成为爷爷的第一珍藏。

爷爷在少年时,因国弱家贫,只念了5年书就回乡务农。为维持生计,十六岁的爷爷开始拉板车,把粮食运往省城,把食盐布匹拉回县城,挣上几个脚力钱。农业学大寨时,公社书记批评爷爷:“小小板车真不赖,一个推来一个拽,一天能挣五六块,鸡鸭鱼肉当小菜,我说你呀,哪有心思学大寨?”于是,爷爷肚子里的小“算盘”,就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给割掉了。

关键时刻,“穷苦出身”和“有点文化”救了爷爷,他成为生产队财务小组的成员。队里的收支和社员工分,年终时才结算。爷爷和其他人在小队会计的指挥中,熬上10多个夜晚才能清算结束,但每年都有错误。1974年底,有一户社员少算了18个工,按当时的物价,这18个工折款后,可买25条肥皂,或是80斤盐呢!可当时队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算账如扫地,错了不返回。”为防止类似重大错误的重演,生产队派爷爷上县城买了一把算盘,时价198

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我的老家40多户庄稼人“开田分地”。爷爷的算盘可派上了大用场,“噼里啪啦”声里,各家各户都分到了肥瘦得当的责任田。当年,大家伙春天比干劲,秋天比收成,家家户户粮满仓,幸福喜悦挂脸上。五年的工夫,家家都越过“温饱线”

随后,村里兴起建房热,农民住房纷纷摘“草帽”,盖大瓦。村里于是办起砖瓦厂。村书记选聘爷爷到窑场当会计。从此,每天清晨,爷爷便带着算盘去柴市收柴。算盘“噼里啪啦”响,算得又快又准,就是不一样。尽管其他柴贩子抬高价钱,但卖柴的农民仍然愿意把柴卖给爷爷。爷爷问他们为啥?他们说:



1




“你不缺斤少两,也不差钱,正派公道。我们和你打交道放心!“这把算盘,可为村窑场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啊!”爷爷说。

1985年,村里家家户户盖起砖瓦房,村窑场也完成历史使命,停产倒闭了。爷爷下了“岗”,回家边种田,边开了个小卖部,算盘再次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公平交易,诚信经营,爷爷的小店顾家盈门,生意越做越红火。

2000年,农民对手机的需求日益扩大。爷爷看准这一好势头,在小卖部增设新业务:卖手机。2003年,中国联通安庆分公司在当地依托爷爷的小店,设立了农村集镇营销点,爷爷经过培训,学会了用电脑。爷爷的算盘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爷爷最心爱的珍藏品。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每年梅雨季节过后,爷爷都会把算盘拿出来洗一洗,晒一晒,然后包裹好,小心地放在柜子的顶格。

每每提起心爱的算盘,爷爷都感慨地说:60年前,咱老百姓‘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现在,家家住楼房,户户有储蓄。这日子,当初谁也不敢想啊!建60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为咱老百姓精心‘算计’,哪有今天这好日子呀!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248ab09e3143323968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