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父亲的算盘

时间:2022-08-18 01:05: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财政部会计文化建设征文供稿



父亲的算盘



在我老家父亲的床头墙上,挂着一块大大的老式算盘,21档,紫檀木的,算珠油黑发亮,那是父亲的宝物。母亲说它比我的年纪还大,40多年了。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今年近70岁了,那块算盘伴他度过了大半生,是父亲这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东西,是他人生辉煌的见证。

父亲初中毕业,在他生活的那个年月,算是较高文化程度了。听母亲说,父亲初中毕业后,先在生产队当了三年记工员,由于工作认真仔细,办事灵活,领导放心,大队书记点名让他担任生产队会计,那时父亲还年轻,刚刚20出头。之后,父亲又担任大队砖瓦厂会计、大队会计,到60年代末我出生时,父亲已是大队老资格的会计了,一手算盘打得出神入化,又快又准,被称为“铁算盘”

担任会计工作很忙,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没清闲过。有时关着门在家里算上一天,桌上铺满了各种统计表和信纸,算盘拨得清响;有时整天背着算盘到处跑,找各生产队会计统计各种数据;有时晚上回到家里,还在煤油灯下汇总填报数据,每次都是大半夜,“哗啦啦”的算盘声,吵得我们睡不着觉,为此,母亲没少埋怨他。可父亲总是说:“当会计就要公正,帐要记准,算清。要认真过细,我多费点力不要紧,把帐算准了才对得起老百姓。



1


6070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生产队里的帐算得非常细。社员出工记工分,一天出工最多记10分,按工分分配粮食,按工分年底分红。一个工分值几分钱,一天下来能挣几角钱就不错了。因此,父亲对帐目特别认真仔细,按户核算,每户每个劳力出工挣得的工分必须十分准确,不让社员吃半点亏。每当秋季分配粮食和年底分红时,父亲总是要先用算盘算上几天,不少一斤一两,不差一分一毫。老百姓非常信服,他们说:‘铁算盘’算的,我们放心!”几十年来,父亲没出一点差错。

那时父亲没有经过正规的会计业务培训,也没有学习过什么《会计学原理》。但是,他只认一个理,当会计就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一是一, 二是二,不能弄虚作假,不能张冠李戴,时刻要为集体算好帐,为老百姓算好帐。

从生产队记账员,到大队会计,父亲当会计几十年,那块算盘始终没离开父亲的身边。直到实行农村分田到户后,由于家里劳力不足,父亲才辞去大队会计职务。

大队书记知道父亲当会计的历史,知道那块算盘的风雨岁月,就将它作为礼物赠给了父亲,成了父亲的“私有财产”。当时父亲象得到一件宝物一样幸福,一背回家就挂在自己的床头墙上。

离开了会计工作岗位,算盘当然用得少了,可是父亲离不得跟他朝夕相伴几十年的老伙计,每隔三五天把那块算盘取下来,放在腿上擦得油光发亮。秋季家里粮食收获时,父亲就用它核算收成,算珠又拔得“吧啦吧啦”的响,父亲喜形于色。



2


90年代初,我有幸参加了财政工作,也成为一名会计。一天回家,父亲问我的算盘打得怎么样,我说现在算盘改进了,老式算盘要淘汰,以后还要实行电算化,直接在电脑上记帐算帐,方便、简单、迅速。

听说算盘要淘汰,父亲怅然若失,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说:“无论算盘今后还用不用,你当会计必须公心、公平、公正,帐不能往自己口袋里算。什么时候就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听了父亲的话,我为之一热。在我这20年的会计工作中,我一直铭记在心,时刻用父亲的“会计学原理”指导自己的工作。

现在每次回家探望父亲,都少不了到父亲床头看看那块算盘,仿佛又目睹了当年父亲那朝气蓬勃、一丝不苟的身影。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9315da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