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否用典谈起 作者:王守玉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49期 内容摘要:咏史诗词中直接咏叹的古人古事和怀古诗词中与所登临凭吊的地方相关联的古人古事,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判为用典,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判断的依据就是用典的修辞目的。尤其要看所写古人古事是否是一种替代即“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更明确地说,如果一首咏史怀古诗词通过借古或讽今或伤今或伤己,咏史诗词中直接咏叹的古人古事和怀古诗词中与所登临凭吊的地方相关联的古人古事就是用典,反之则不然。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词;;用典;;修辞目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无论是新旧人教版教材,还是地方的教材如苏教版,都选入了这两首词。但笔者从教十余年来,发现无论新旧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在对这两首词的艺术手法是否用典上采取了一致却又让人疑惑的说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师教学用书》在这个问题上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如何说的。“整体把握”中说“这首词的用典最为突出,可以说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几乎全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辛弃疾的用典总是很恰切,善于用简短的语句涵盖极丰富的内容。”①“关于练习”中关于课后练习二的问题“辛词长于用典。在这两首词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的参考答案是“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写到的历史人物有:张翰、许汜、刘备、孙权、刘裕、南朝宋文帝、拓跋焘、廉颇。历史事件有:张翰弃官归乡,刘备鄙视许汜,孙权始置京口,刘裕起兵北伐,霍去病出击匈奴,宋文帝北伐失败,拓跋焘建立行宫,赵王使者探望廉颇。作者通过这众多的历史人物故事,分别表达了对英雄功业的仰慕,对追求享受、草率从事的行为的批判。抒发了自己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哀与愤慨。(具体分析见“课文研讨”。)”②从答案中可以明确地看出把上片中的有关孙权、刘裕的描写都归于了用典。应该说,上片中的孙权、刘裕与下片中的宋文帝、拓跋焘、廉颇等人是有所不同的。孙权、刘裕是词人在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到的人物,他们与京口关系密切,是京口历史上的人物,在京口有遗迹,有事迹。而宋文帝、拓跋焘、廉颇与京口却毫无关联。这是这两组人物的不同之处。如果把该词中写孙权、刘裕归于用典的手法,那么,同为怀古词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是不是也应为用典呢?但可惜的是,笔者在无论哪一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没有看到对此的明确说法。并且,笔者在平常听课中也发现其他老师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和其他咏史怀古诗词时都没有提到用典,如同为高中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杜甫的《蜀相》、《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等。这些诗词的鉴赏文章也未提到用典。这些现象让笔者困惑:咏史诗词中直接咏叹的古人古事和怀古诗词中与所登临凭吊的地方相关联的古人古事到底算不算是用典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3d47c2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