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找出相应的词语天在下面的横线上,说说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颜色: 声音: 形状: 滋味: (明确: “碧绿”、 “紫红”、 “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 “长吟”,蟋蟀的,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 光滑是触觉。 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来描写景物,将画面内容描写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形有味。) 2、对比下面的改写,体会景物的不同,情感的不同。 不必说杂乱的菜畦,滑腻的石井栏,光秃的皂荚树,虫似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哀号,胖胖的黄蜂粘在菜花上,怯弱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吓到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哭泣,蟋蟀们在这里吵闹。 (明确:原文的景物美丽有致、活泼多姿,情感是喜悦留恋;改写后的景物是荒凉凄寒的,情感是厌恶哀伤的。) 3、赏析下列加点词句的妙处: 1 不2 必说碧绿的菜畦,3 光滑的石井栏…… (“光滑”写出了石井栏的质感,4 石井栏之所以“光滑”,5 是因为它很古旧;之所以知道它“光滑”,6 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的触摸过它。) 7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8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伏”既写出黄蜂体形的“肥胖”,9 又写出了它娇10 憨可爱的形象;“窜”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轻捷”等,11 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12 油蛉在这里低唱,13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油蛉鸣声细弱恰似“低唱”,14 蟋蟀声调铿锵,15 故如“弹琴”;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16 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同17 时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4、 这段文字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 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排比手法将各种景象列出来,是内容更丰富、景象更美丽;用拟人手法将油蛉、蟋蟀写活了,使之有了生命的动感;用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来比喻覆盆子,将覆盆子美化、理想化了,读着这样的句子,就让人想吃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二、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本句中的“似乎” “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似乎”和“确凿”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因为“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都记忆犹新,所以用肯定的语气。)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Ade这一词,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来代表再见呢?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呢?这个词可以体现什么呢? “Ade”为德语中的“再见(告别之口号)”。所谓“告别之口号”就是告别时的简单口语呼号,多用于儿语中,表示一种亲暱,随意的语气 ,声音简单,但感情色彩很浓,这是正式的“再见”一词所无法代替的。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特地借用德语儿语“ Ade”,并且反复地使用它,维妙维肖地刻划了少年鲁迅对小动物、对植物们、对有趣的自然界所表现的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两个“ Ade”可以说取得了传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7ef3574b35eefdc9d3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