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概论课”课程研究

时间:2023-03-10 09:2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职院校新概论课课程研究

[摘要]本文依据十七大的精神,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从处理理论性和知识性关系、理清教学思路两个方面对新概论课课程研究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概论课十七大

随着全国思想政治课程的第三次调整,大专院校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入学的大一新生只需要学习两门思想政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而在此前,需要学习四门思想政治课程。至2008年,这一政策已经实施了差不多快两年的时间了。目前看来,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较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专业课不同。对于学生来说,专业课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加上对课程的内容,原来基本不熟悉,所以有比较充分的学习内在动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公共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因为它是规定的必修课才学的,相对说来缺乏充分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而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新概论课)课程难度颇大。从学时上看虽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课程的23倍,但从内容上看,整本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在此基础上最新的理论成果,也就是说集原有《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本教材之所成,且补充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最新的理论成果。由此可见,对于庞大的教材内容来说,56个基本课时量仍然是相当不够的。那么,在如此现状的挑战下,如何提高新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它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使之成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呢?本人结合两年来教授新概论课的心得体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讲授新概论课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正确处理理论性和知识性的关系问题,对高职院校新概论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突出它的理论性,致力于帮助大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能力。但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如果说本科院校的《近代史纲要》课程承担了讲授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的课程任务,为学习新概论课的本科生提供了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所需要的具体的历史资料的话,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承担了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为学习新概论的本科生提供了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所需要的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的话,那么面对没有开设这两门课程的高职学生来说,教师该如何把握讲授新概论课的难度?高职学生知识积累相对比较薄弱,又只在大一上学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门课,面对新概论课这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的课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内政、外交、国防、党建,革命、改革、发展、稳定,包罗万象,每个方面都涉及许多理论和知识、历史和现实,加上党的




十六大、十七大大后新的发展)。要帮助学生从就事论事、只关注现象形态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应当对相关知识点有选择有重点的加以补充,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结合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个人认为,《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尽管各编写组不同,但秉承了中宣部、教育部的精神,在教材的编写上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尤其是《近代史纲要》与新概论课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这门课对新概论课起到了承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讲授新概论课之前,认真学习《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甚至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新概论课有关哲学经济学原理(目前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尚未正式出版,教师主要以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本书为依据),这是我们上好新概论课的前提和基础。比如:可以结合《近代史纲要》的第一章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的内容来说明先进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以及充实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然,这样实行必然带来了一个所谓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这样一些内容的补充说明,会不会直接冲击到编写组编写这本教材的初衷——“史论结合,以论为主主旨的实现?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按照这样的构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往往是史论结合,以史为主 这却正好适应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他们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学习能力上和本科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差距。在讲授专家编写组编写的这样一本依据本科生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承载量而制定的教材时,应该以本科学生的衡量标准去要求大专学生,而是应当切合受教育学生的客观情况,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学习要求,力求帮助学生理解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这些理论观点怎样解决了实践发展提出的问题,对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次要把握整此教材的整体布局,理清教学思路。概论课的教材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围绕此主题、主线和重点,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这部分设两章。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七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一章单独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讲党的思想路线。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这部分设两章,一章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一章讲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这两章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部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相对独立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根据整体布局,理清整本书的脉络,设计清晰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关键因素。因为,此本书打破了旧有框架,不是原有教材的简单汇总,而是一门课程内对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成果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各个章节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给教学带来的难题就是:要点的反复出现。为了避免重复罗嗦,必须理清教学思路,各个章节有侧重点有选择,比如:在清晰的教学思路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上,对于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这一纲领性章节,尽管教材安排的内容达到五节之多,也只投4个课时的时间,大致进行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至于详细的说明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7f5b45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