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别董大 一、 概述: 1、本课是北京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21课。 2、本课共三课时,这是第三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诗句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阅读,初步体会古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初步体会古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于送别诗的产生背景有了进一步了解。 2、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结合课外资料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学生对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点播。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 五、学习资源: 1、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北京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6单元第21课 3、跨越式资源平台:http://10.116.20.2:8082 4、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络资源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送别》,说一说: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时刻每个人都经历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别他的好友董大。 3、学生介绍送别董大的背景。 (二)、自学课文,初步体会: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2遍古诗,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 2、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用——在书中画出来。 3、结合注释、展开想象同桌说一说这些景物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难忘的送别时刻。 (三)、品读古诗,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曛”让学生说意思。 (2)交流、反馈自学的内容,指导朗读 。 2、学习第三、四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董大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那么此刻怀才不遇的董大又是什么心情呢?诗中有一个字描述了他的心情,赶快找一找。他仅仅是为眼前凄凉的景象发愁吗?(引导学生联系背景和第三句来体会 (2)师: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已经很让人苦恼了,现在这冰天雪地的黄昏,更让董大悲观和失望。 诗人高适为了化解朋友的愁绪,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知己和君各指什么?同桌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3)补充资料:董大在唐代享有很高的盛誉,许多诗人也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诗人李颀在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中这样写道: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了解了董大有着这样的才华,你想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董大说什么?指导朗读。 (4)现在,你就是董大,听了朋友的一番肺腑之言,你的心情怎样? (5)再来读题:别董大,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作者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可是你们知道吗,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这时的高适到处流浪,穷困潦倒,甚至连买酒的钱都没有!他在鼓励好友董大的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指导朗读,背诵。 (6)师生小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景悲壮、大气,后两句抒情慷慨、激昂,诗人将情与景紧密地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让我们更深的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贵、友谊的力量。 (四)、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1、下面我们再来品读几首送别诗,读一读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题目 作者 描写景物 表达情感 《别董大》 高适 黄云、白日、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北风、雁 天下谁人不识君 ? 《赠汪伦》 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送别》 李叔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c12587b9d528ea81c779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