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翻译、创作背景、赏析

时间:2022-05-05 06:1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翻译、创作背景、赏析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最后未被录取。

赏析

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副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而且,惟其,才有馀雪字下得很确切。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字当然下得好,但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祖咏不仅用了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中所见;末一句,写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ead45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