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精神》读书报告 耗时近两个月,才真正阅读完了《希腊精神》。虽然读的很仓促,也很浅薄,但总归还是有一些收获的。希腊是人类文明最灿烂时光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奇迹。而作为希腊的灵魂支柱的希腊精神作为一个奇迹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终止了在其前后两端的进程,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希腊,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希腊。它来去匆匆,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形容它更为合适:它那般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的过往中,即使在今日,依旧带着鲜活的气息;它却也像个虚无缥缈的神话,很多人提到希腊,总会涉及“美”这个字,希腊美得不食人间烟火,让人不得不远远地遥望,怀疑它是否真实。只因它短暂而辉煌,且独一无二。 诚然,希腊精神是一朵千古奇葩,在古代史上鲜有其匹,无出其右,但赞颂古希腊的文字已经有太多,我不想锦上添花。但还是想略微解释一番。 所谓精神,是以人为主体才能够发挥其功能与效应的,古希腊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脱离了这一切,被人远远地遥望着,憧憬着,甚至被人怀疑它是否真实。文化不是一件展览品,不应是高高在上向人炫耀自己富饶的资本,精神不是被传承,而是被记载,这是多无奈且可悲的一件事。 汉密尔顿用了整整一章来写“东方与西方”,旨在强调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从而突出希腊文化的辉煌与伟大。我觉得作者的叙述中有太多有失偏颇的地方。作者为了表现希腊的理性之光及雅典之美将东方的文化贬低得一无是处。希腊精神出现在公元前五百年,而这正是人类文明发生突变的时期,各种思想在交流中不断闪现火花,这存在于希腊,也同样存在于中国。 作者在书中提到:“区分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唯一标准是人在处理一切事物中的至上的理性,它产生于希腊并在所有的古代社会中仅存于希腊。”作者用有无理性来区分东方人与希腊人,在作者眼中,希腊人是古代社会中仅有的理智论者,在非理性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世界中,希腊人成为理性的首倡者。汉密尔顿认为热爱理性、喜欢思考是希腊人与众不同的特点,希腊人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谈论或倾听新鲜事情上,几乎在柏拉图的每个对话里都能找热情、欢快、好学的年轻人。反之,东方人则是通过苦难和对理性的否定将精神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而后作者提到了有关神灵及信仰的问题。“亚洲各国的悲惨境况是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页。对于无法逃避的现实,东方人便否定这些现实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这样,他们就获得了能使他们忍受下去的力量。” 首先,我认为有关信仰和神灵的问题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不应被批判。当现实生活过于艰辛、过于黑暗的时候,只有信仰才是人们唯一的出路。我们不谈有关属于某个民族的信仰问题,民族信仰是最不应该被质疑的。东方人信佛,西方人信上帝,这是一个人的信仰自由,当一个人在现实中再也找不到希望的时候,他往往会选择去相信有所谓的救世主,有非主观因素能够改变其现状的人。只有这样,他才会重拾起对生活的希望,这也是宗教存在的一个原因。这是一个人的安全机制,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可作者却将它作为了自己用来阐述在东方毫无理性可言这个论题的一个论点。 其次,现实并不是作者所写到的那样。“在一个由非理性的、令人畏惧的神秘力量统治的古代世界里,人们全靠他们甚至不能试着去理解的神明的恩赐活着,就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希腊崛起了,理性的时代开始了。”作者谈到希腊人懂得运用头脑独立思考,从不把庄严的宗教信念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利益放在同一位置上。但据我查阅的资料,实际生活中的希腊人常常并非如作者所言。最著名的就是希腊人对神谕的看重,无论何种事情,通常都要求之于神谕。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证: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在已经失败的情形下,本有充足的时间逃脱,但因为军队对月蚀的迷信,而耽搁了将近一个月,导致全军覆没的惨剧。其他类似的情形还很多,例如斯巴达人因为迷信而不能去帮助马拉松的雅典军队抵抗波斯大军等等。 作者在书中写道:“他们的雕塑无与伦比,他们的建筑精美绝伦,他们的文章作品空前绝后。”这是对希腊的赞颂,我却认为这是导致希腊文明消亡的最主要原因。中国有句古话:“水满则溢,月圆则亏。”当一个事情做得过于圆满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希腊人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是绝无仅有的精神享受。古希腊已经将艺术表现到极致,那是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度。也许刚开始,人们愿意去延续上一时代的辉煌,但渐渐地便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渐渐地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兴趣。 希腊留给后世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却没有留给后人超越的空间,这是希腊文明的致命弱点。再看中国,当人们感叹唐诗创造了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的时候,这一领域便已饱和,同样的,唐诗已经到达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可我们又有了宋词,不同的风格,唐诗重意兴,宋词重理趣;唐诗气象雄浑,宋词气度闲淡。希腊精神的辉煌后世无出其右,中国的文化却源远流长,严格说来,似乎是中国略胜一筹,毕竟属于希腊的时代已经画上终止符,未来无尽的可能对于它已经不再适用。 希腊精神是人类理想的一种体现,是人类历史的不朽宝藏。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我的文化,不能在学习他人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4a81b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