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闲话历史课中的“闲话” 作者:赖汉克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1期 远堂先生说过:“闲话”是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 “闲话”是什么?是智慧的洋溢,幽默的挥洒,阅历的风化,经验的迸射。课本上既然大多是条条框框,是大正经话,是无情话,那么“闲话”就应该是条框上风霜雨露的印迹,偶然与必然纠结扭扯带来的裂痕,也可能是历史规律链条上的某个有意无意间的缺口,还可以是观山则满山观海则满海的情感顿悟与泄露,是穿堂风吹来的湿春的惆怅,是芒果花酝酿的苦夏的离愁,或者,它还可以是某句脱口而出合辙押韵的口头禅,某些对现实无奈而若即若离的调侃。总之,“闲话”可偶遇而不可强求,轻飘飘几句“闲话”即刻散入教室,如泥牛沉海,盐化于水。领略多少,全凭学生悟性,所谓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矣。 回顾学生时代以来的历史课,感觉最大的欠缺是课堂上“闲话”的无故缺席。大学时候的世界史老师,连续三节课高密度轰炸之后,在第四节课往往会老中医把脉,老妇人捣姜般,悠悠挤出几句闲话,让人觉得口齿有余香,回味真无穷,而前面所有内容,在它们无意点化之下,栩栩然,活泼泼地,竟像点睛之后的游龙,随笔添毫后的脸庞,可以惹人遐思,惹人沸腾,惹人纠结。我想,这应该就是历史教育中“闲话”偶尔在位时的妙用。 新课标对历史教育的目标设定,重中之重,锁定在“公民的养成”上面。这是国家教育部门高瞻远瞩思虑深远的结晶。所以,历史教育必须重视“闲话”的作用与运用。这对所有历史教育者都是个重大的考验与匹量。 一、“闲话”如何可能 “闲话”并非闲言碎语,更非不经之谈。晚明学术大家黄宗羲先生在《论文管见》中论述作文问题时说,首先,“学文者须熟读三史八家,将平时一副家当,尽行籍没,重新积聚”,不仅仅如此,还必须添上“竹头木屑”,以及“长谈委事”。所谓“闲话”,就相当于上面所说的“竹头木屑”“委事”,此类虽然琐碎不堪,但是有所谓“三史八家”垫底铺陈,往往就在原本生硬呆滞的底色里增添许多声色与活力。 历史课上要有“闲话”出现,并非易易。首先,最低限度,教师必须对高中历史课本尤其是教学用书中的典故熟悉之极。其程度考量,可以拿每年课本的变化来考察。其次,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的课外知识掌握得非常丰富非常牢固,即使不能够读完“四史三通”,起码也应该多看看《历史要籍简介与选读》或者《中国历史名著》,没有吃过猪肉也要看看猪跑。可以没有细细看完中华书局版《史记》,但是必须记住其中几句名言,如《平津侯主父列传》中主父偃说“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何其壮哉!如《货殖列传》中“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3f307a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