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增加了许多手工制作的内容,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学只注重绘画和欣赏,忽略手工制作的思想。在进行手工制作时对绘画色彩的安排、形态结构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提供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尽最大可能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多以学生没有接触过或接触次数比较少又很感兴趣的东西为素材。如,在教完“角色游戏”这一课后,看到学生对制作面具意犹未尽,我便决定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次学生时装表演赛,主要取材于身边的报纸,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面具,利用班级手头的报纸设计配套的服饰进行时装表演,在表演时配上自己原先设计的面具,这样一台别具的面具时装秀就形成了,学生在充分体验制作活动乐趣的同时,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美术课堂进一步与生活结合,真正体现学有所用,学生的欣赏水平也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电脑时代,对生活中的感官体验没有或者是很少,他们迷恋电脑游戏,看到的三维空间立体造型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二维的,缺乏三维空间的直观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立体作品。他们在设想构造三维空间立体造型时,增强了空间立体感,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了创新意识。如,在“我们的节日”教学时,我让学生事先设计好蛋糕的整体形态,立体的红蜡烛展开后的图形是什么样的,以及各种的小礼物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产生我也可以创造的理念,并且随理念来进行不同的尝试造型,使他们真正能提高造型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手艺被人们渐渐遗忘。但是市面上却出现了许多被注入新鲜现代元素的传统手工制品。如,喜庆的中国结、今年流行的粗布格衬衣、元宵节的花灯等。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我告诉学生传统手工制品只有注入新鲜的现代元素,不断地创新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课前我通常先让学生收集大量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观察基础,课中让学生多质疑想象,课后鼓励学生努力超越工艺家。如,在教学“物品上的画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从网上下载各种传统图案,并让他们尝试着用软件来重新设计这些传统图案。经过学生的二度创作,最终完成的图案要比传统的更精彩。我清楚地记得那节课学生兴趣浓厚,表现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教学中,手工制作的提高在于能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去发掘制作技巧和总结制作经验。掌握了较好、较快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就能发现技巧所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运用各种现代的技术以及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加工创作。如,教师在选材时,来自于生活即材料选于纸、绳、布、棉花、线、塑料、陶泥、易拉罐、树枝等。将手工制作合理地运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辅助绘画教学。很多手工制作都需事先整体安排。面对材料的数量,结合作业的需求,考虑作业制作的大小,充分利用材料。在制作立体手工系列时,学生在策划时必须进行三维空间立体造型的设想,这样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构建和完善。如,在制作立体纸雕塑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事先设计好雕塑的整体形 态,立体的元件在纸张上展开后其图形应该是怎样的,以及组合部位的形状和大小等。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引航人的角色,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辅导学学生完成。 让手工制作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不但可以开发智力而且还可以协调中学生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和耐心、细致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协调他们的身心发展。从而真正的体现《美术课新程标准》中提出的不仅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127e06d5bbfd0a7856739f.html